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终结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chinas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这一重大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模式,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的研究中心在于政府管理模式“从管理行政到服务行政”的重大转变。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政府改革实践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关于政府管理模式转型的探讨逐渐成为公共行政学科的热门话题,同时,政府的改革实践也创造和实践着不同的政府管理模式。这使得关于政府模式转型问题的探讨,也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比较研究方法,对“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生成背景、主干内容、运作模式、存在弊端、结构转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析和探究,并对正在兴起的服务行政模式提出了具有一定独到性和创新性的思路、见解和观点。全文涵括导言、六章和结语,分三大部分。导言为本文的第一大部分。通过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回顾,引出了本文研究的主题。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篇章结构、分析框架和重要意旨。导言中引入的分析框架是张康之教授在其《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所提出的政府管理模式的三阶段论:即盛行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行政模式;以马克斯·韦伯设计的官僚制为特征的管理行政模式;随着公共管理实践领域的扩大以及治理理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正在兴起的服务行政模式。论文探讨“管理主义”政府模式消亡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新型的政府模式,并使这种模式能够体现公共行政的本质。从管理主义的实践来看,“管理主义”虽然有一定的效率,但更多的是对公共行政目的的背离。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服务,这正是我们提出服务行政模式的理论依据。因而,论文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政治管理模式——服务行政模式,倡导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理念——“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以德行政理念。第一章至第六章为本文的第二大部分,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描述和剖析“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特征,并对之进行了理性批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服务行政模式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服务行政模式的服务导向的职能设计,并结合我国社会转型和传统全能管制行政模式向现代行政模式转型的实际,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为指针,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服务行政模式的基本架构及其具体内容。这部分是全文的主干。第一章分析了“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管理、管理主义、“管理主义”政府模式三个概念的考察,理清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即所有政府都有管理的问题,而管理主义是指一种制度,“管理主义”政府模式则是指一类政府类型。在“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理论贡献方面,威尔逊是一个战略家,因为他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对于“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确立提供了的指导全局、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即“政治中立”或“价值中立”原则;古德诺是一个策略家,他以“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样的表述,以策略家的计谋摆脱了以往政治与行政之间在理论上纠缠不清的关系,唯其如此,“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价值中立”原则才能师出有名;而韦伯则是一个战术家,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他巧妙地将自然科学的计量化、精确化及其技术发展的合理性,引入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将“价值中立,效率中心,技术至上”的原则具体化为“理想型官僚组织体系”,为实践中的“管理主义”政府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第二章对“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实践特征作了分析。论文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了“管理主义”政府模式兴起的历史事件,即“行政国家”的出现、“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科学管理运动的影响,并分析了“管理主义”政府模式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等深层次原因。在历史回顾之后,通过理论分析,论文将“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根本特征归结为“工具理性”,同时从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和行政人员三个层面对“管理主义”政府模式进行了剖析。第三章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管理主义”政府模式进行了理性批判。作为一种曾经有效率和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政府管理模式,“管理主义”政府模式从一诞生就遭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批评。从理论方面看,对“管理主义”政府模式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新公共行政理论,这一理论对“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批判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主张“民主行政”,并以此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管理主义”政府模式是效率中心主义的。这一点,在理论上广受诟病。从实践方面看,曾经辉煌的“官僚制”理论在当代也面临着实践上的困境,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管理主义”政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危机。第四章对构建新型政府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这些理论包括:最小政府理论、重塑政府理论、彼得斯的政府治理模式理论、解除政府管制理论等。论文对这些理论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比较分析方法,将西方行政改革视为构建新型政府模式的实践努力。在一定意义上讲,“公共管理”可以视为“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结构转型,因为公共管理模式实质上是从官僚制向后官僚制的转型。这些转型体现为:从权力崇拜走向崇尚服务;从效率优先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均衡;从垄断公共管理到侧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监督;公共服务的生产:从垄断到竞争;从控制到赢得对规范的自觉忠诚;从官僚式的管理到社区的自我管理;变官僚驱使的政府为顾客驱使的政府;变集权式管理为分权式管理等。论文经过分析认为,公共管理本身是存在着双重维度。一方面,“工具主义精神”仍然是公共管理模式与其母体相连的“脐带”。另一方面,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又有着不同于母体的全新特征,这就是贯穿于公共管理模式的“公共服务”精神。第五章进行了服务行政模式的理论构想与实践设计。论文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三个方面归纳了服务行政模式的理论依据,即“政治学的视角:民主行政的理论”、“行政法的视角:行政行为的服务性”、“伦理学的视角:公正性追求是服务行政的价值取向”。论文认为,服务行政模式的观念前提在于实现服务行政模式的观念转变,即变全能行政观念为有限行政观念、变强制行政观念为引导行政观念、变暗箱行政为公开行政、政府绩效评估标准:从数量扩张到公众满意。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必须首先破除官本位思想,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管理行政到服务行政的模式转变。论文从“公共服务组织及其人员的角色定位”、“公共服务组织的扁平化”、“公共服务组织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社会自治组织与开放社会的政治整合”等方面分析、归纳了服务行政模式的主体特征。论文还从实践角度进行了服务行政模式的职能设计,指出政府职能设计的方向应当是服务。为此,必须首先明确政府的服务对象。同时,论文还就政府职能服务化转变的实现途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六章着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服务行政模式。论文将我国传统行政模式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政府为中心的权威行政;以“包到底”为原则的全能行政;以“审批经济”为特征的管制行政;以暗箱操作为特征的黑箱行政;以“个人经验”为依据的经验行政;以数量扩张为标志的“效率行政”。论文剖析了这种模式的弊病,并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的实际,认为我国行政模式正在发生如下转型:由全能行政转向有限行政;由管制行政转向服务行政;由权力行政转向民主行政;由人治行政转向法治行政;由经验行政转向科学行政;由黑箱行政转向公开行政;由免责行政转向责任行政。论文分析了以德行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建设行政文化,塑造行政人格”和“德法并举,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等建设性意见。结语为本文的第三大部分。它根据我国当代政府管理模式所处的历史阶段,认为我国仍处于官僚化不足阶段,因而在现代官僚制问题上面临着借鉴与超越的双重任务。借鉴和超越现代官僚制,其总体目标在于构建服务行政模式,实现以德行政。
其他文献
创意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创造力得到有效发挥,在创造中感受到快乐,并提升表达能力,让幼儿的个性实现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基于水乡特色的幼儿创意美术活动资源的开发、创设富有
农大钙果(Prunus humiLis(Bge).Sok)是蔷薇科樱桃属的小灌木植物,是山西农业大学杜俊杰教授从野生欧李中选育出的可供人工栽培的新品系,它是一种抗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
以对比观察,试验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甘肃永昌肉用种羊场的纯种波德代、无角陶赛特母羊和当地的蒙古羊实施乏情季节的同期诱导发情试验;选用波德代×蒙古羊杂交一代羔羊24只,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我们随处都能看见广告。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广告能够促进销售,它已成为我们生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耕地日趋减少,环境不断恶化,优质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的理念及其功能、作
贵州省属于全国的不发达省份,制约贵州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些是与全国共性的,有些是贵州改革滞后全国造成的。贵州理论界和实业界对此探讨研究不多。在贵州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
尚德义是当代我国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他借鉴欧洲的作曲技法,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花腔艺术歌曲,在中国乐坛享有盛誉。他开
本文以社会转型为基点,结合历史学和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了清末江西新政与区域现代化的关系。全文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在晚清中央政府新政推行的大背景下探寻江西新政的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独特的优势,语文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如何实现语文的个性化教育则成为摆在每位语文
以韩国电视剧为代表的韩国流行文化,短短几年内,就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掀起一股流行风潮,媒体将这一文化现象称为“韩流”。韩剧的风行,不仅引发了相关文化商品的消费,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