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仍处于推广之中。语文学科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包括语文课堂教学和语言运用实践。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是素质教育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拘泥于校园,教学过程难免枯燥乏味,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实现,素质教育也难落实到实处。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书本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有利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在研学旅行的基础上,如何完善语言运用的实践,如何弥补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通过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等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缘起与价值,界定相关核心概念,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第一章,介绍通过研学旅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合理性与相关理论依据。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学旅行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是研学旅行符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理论依据主要有教育学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章,通过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资料,反映在实际教学中,研学旅行开展情况,探寻研学旅行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是否紧密,以及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为后续研究如何基于研学旅行的方式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做铺垫。第三章,探讨基于研学旅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路,主要从培养的可行性、主体、原则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第四章,设计基于研学旅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流程。依据泰勒的现代主义课程原理,把基于研学旅行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与论述。第五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苏州园林》一文作为案例,通过学习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后的评价,具体展示基于研学旅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路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