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HSV糖蛋白是HSV主要的病毒攻击蛋白,与HSV的致病性及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抗HSV糖蛋白抗体具有显著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本文选用具有动物体内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gC 1A12-McAb,从其杂交瘤中提取出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反转录合威cDNA,用一套鼠抗体通用VL引物和一套设计有PstⅠ和BstEⅡ酶切位点的VH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A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SV糖蛋白是HSV主要的病毒攻击蛋白,与HSV的致病性及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抗HSV糖蛋白抗体具有显著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本文选用具有动物体内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gC 1A12-McAb,从其杂交瘤中提取出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反转录合威cDNA,用一套鼠抗体通用VL引物和一套设计有PstⅠ和BstEⅡ酶切位点的VH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A12VL和1A12VH基因,并分别克隆入pUC18质粒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A12VL由330bP组成,编码110个氨基酸,隶属小鼠轻链K链4组。1A12VH由336bP组成,编码112个氨基酸,隶属于小鼠重链第3组亚组(D)。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研究事实表明免疫系统不是仅有自主调节的一个独立系统,而是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双向联系。免疫系统通过释放信息分子,将免疫活动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在中枢经过整合后再传出调控信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本研究应用多克隆免疫刺激剂LPS免疫激发动物,利用c-fos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活动密切有关的核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讨论了动物接受免疫刺激的信息怎样传入中枢内与免疫有关的核团;
延髓孤束核是内脏信息传导通路的初级传入中枢,内脏活动信息在此经初级整合后直接或间接向前脑投射。中央杏仁核是与内脏活动相关的重要前脑结构之一,直接或间接接受孤束核来的内脏信息的传入,同时也反馈支配下位脑干与内脏活动相关的核团,如臂旁核、延髓腹外侧区及孤束核等。生理学工作已有较多的证据支持上述观点:形态学方面,其他研究者及笔者本人已往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种联系。但这些工作绝大多数仅局限在光镜水
重复放电是神经元功能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共有的基本生理现象,在神经系统信息处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编码作用。目前,神经元重复放电的活动规律与发生机制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对这种重复放电的起因以及其中离子通道的活动规律尚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本研究采用膜片钳技术的电流钳和电压钳方法,观察并分析了新鲜分散的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去极化重复放电的发生规律以及钠、钾、钙离子通道在重复放电发生中的作用,以期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是肝细胞癌的特征性蛋白,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AFP在体内可运载不饱和脂肪酸至肝癌细胞吸收利用,并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而保护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对维持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分泌释放之前可停留在肝癌细胞表面,成为肝癌细胞的重要标志物,这一特性是利用抗AFP抗体进行肿瘤显像诊断和导向治疗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已有不少鼠源性抗A
人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 13,IL-1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是造血因子家族的一新成员,具有调节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功能。最近又报导其具有抑制HIV复制、促进原始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及分化功能,虽然天然的IL-13分离尚未见报导,但随着重组产品的出现将不断发现其新的生物学功能。 我们用异硫氰酸胍热酚法—从激活的人淋巴细胞中提取了RNA,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
细胞外基质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损伤后轴突的再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基质成分的作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Laininin和Ⅰ、Ⅳ型胶原均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本实验分别对这三种成分在损伤后周围神经再生、雪旺氏细胞增殖和脊髓神经细胞轴突生长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相关研究。实验中观察到Laininin和Ⅳ型胶原能够促进损伤后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静脉桥接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这两
正常的静息T、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不含高亲和力IL-2R。只有激活后才表达该受体。然而,某些淋巴瘤/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中,一些异常的T、B和单核细胞则表达高水平的高亲和力IL-2R;并且,这些异常的细胞对相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此外,HIV-1感染CD4+淋巴细胞后,只能在有高亲和力IL-2R表达的激活态T细胞内复制,而在静息T细胞内则处于潜伏状态。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作为一种细胞免疫调节剂近四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由于TF中含有200多种成分,因此人们对其中具有介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成份进行了大量的分离纯化工作,但迄今其化学本质尚未确证。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分离纯化到TF的单一活性成分。此外研究TF与其它淋巴因子间的作用是阐明TF分子作用机理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以纯化的甲胎蛋白(AFP)免
近年来,应用灵敏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在多种哺乳动物的垂体前叶(AP)实质内存在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Galanin等多种肽类免疫反应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在AP内与腺细胞关系密切,可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形成突触样结构。但这些纤维在AP内与激素分泌的机能联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离体温育大鼠AP组织块的制备、电场刺激兴奋AP内的神经纤维和放射免疫测定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十分广泛。近年来,对HFRS病毒的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病毒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HFRS的发病机制,特异性预防和治疗仍未解决。所以研制HFRS特异性疫苗及特异的治疗制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鼠抗HF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究表明:McAb能够有效的保护小鼠免受致死性HFRS病毒的感染,提示McAb有可能成为一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