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办学多样化,这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高等学校办学“多样化”要求各高等学校在类型方面要多样化,既要有综合性高校,单科、多科性高校也不能没有;在形式上要多样化,全日制高校属于高等教育,但同时夜校、函授、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级上要多样化,研究型高校、研究教学型高校、本科教学型高校、职业技术型高校虽然职能不同,但却缺一不可;在隶属关系上要多样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既有公办高校的功劳,同时也有民办高校的贡献,二者缺一不可;在层次上多样化,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三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各高等学校互有区别,各具特色,才能避免千校一面,中国高等教育才能呈现多彩斑斓、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种“多样化”是社会需求和人才个体多样化在高等教育上的客观反映,各种不同类别的学校各司其职,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出各种不同的适用人才。如何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单一发展目标的矛盾,正确引导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既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目前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也同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首先针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运用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其次,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理论术语进行更加清晰的界定,并廓清研究中的相关基础理论问题,以期望能够形成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表述体系。在对国内外高校分类理论动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总结国内外经验,介绍及分析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着重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美国2005版卡内基“基本分类”法,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评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相关理论。然后,论述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进一步从科研的角度筛选影响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特征指标,以多个指标提出了一个可以交叉组合以满足不同使用目的、符合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发展现状的分类构想。最后,再次强调了加强目前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对未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研究工作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