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的测量是共情研究的基础,本研究拟采用“经验准则法”、“因素分析法”和“理论指导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合乎测量学标准的大学生共情量表。方法:通过综合文献分析法、专家评定与讨论,以及进行问卷施测等方法来收集研究的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建构等统计方法,探讨本共情量表的结构维度,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并以该量表为测量工具探讨大学生共情能力的特点及大学生与服刑人员的共情差异;在新编量表的基础上探讨了共情能力对亲社会倾向的预测作用以及状态共情在特质共情和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相关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测评工具。结果显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1)由四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观点采择、洞察力、情绪感染和情感隔离/情感投入。(2)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0.546≤r≤0.812)、内部一致性信度(0.815≤Cronbachα系数≤0.833)、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r>0.60,p<0.01,各个因子间的相关0.10≤r≤0.60,p<0.01;拟合指数符合测量学标准)和效标效度(与删除相同项目的IRI-C,r=0.600,p<0.01;与状态共情和亲社会倾向得分相关都极显著)。(3)大学生的共情能力的各人口学变量在大学生共情量表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被试与服刑人员被试在量表的得分上有差异显著(t=6.033,p<0.001),大学生共情量表所测量的共情能力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亲社会倾向。状态共情在特质共情和亲社会倾向的关系当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结论:1、共情量表共46个项目,由四个维度构成。2、量表的信、效度良好,量表的结构合理,各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3、大学生被试与服刑人员被试的共情能力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在年级、性别、学校类型、生活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4、特质共情能有效预测亲社会倾向,状态共情在特质共情和亲社会倾向中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