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很多患者因早搏感到不适而严重影响其生活。本研究运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心悸,并系统分析经治疗前后心悸评分变化、中医舌脉及相关症状的改变、动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等,了解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在心悸治疗中的效果。科学、客观的分析各临床指标,系统、深入的探讨施氏综合疗法在改善患者心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疗效。并试图从邓铁涛教授心脾相关理论阐述施氏综合疗法治疗心悸的原理,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其合理性及客观可行性。使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发扬祖国医学的优越性,丰富祖国医学的内容。方法:将90例广东省中医院门诊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1随机分为西药+施氏砭术综合疗法组(治疗组)、西药+步长稳心颗粒组(对照1组)、西药对照组(对照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基础用药+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每日针灸一次,选穴:先天经络、内关(双)、公孙(双)、定君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并外敷加热后的大砭石,横放中心点在脐,30分钟);对照1组:西药基础用药+中药(稳心颗粒每天3次,每次1袋);对照2组:西药基础用药。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早搏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填写症状、体征积分等量表。查血常规、小便常规、粪便常规、肾功能(BUN、Cr)、肝功能(ALT、AST)、血生化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填写不良反应观察表。结果:在早搏控制及心悸程度改善方面,三组治疗前的24小时早搏数量及心悸程度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悸程度及早搏疗效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综合疗效及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1组(总有效率80.0%)及对照2组(总有效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两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3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波动在50-60次/分之间,将倍他乐克减量后心率波动于60次/分以上,不影响治疗效果。而对照1组有4例、对照2组2例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将药物减量后不能明显改善,遂停药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1组3例、对照2组2例出现血压过低而致头晕不适,均给予更换他类抗心律失常药并继续观察。本研究明显显示出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综合症状体征及减少西药副作用的优越性。结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结合西医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悸中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及西药+中成药治疗,并且明显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充分说明祖国医学的针灸、砭术等综合疗法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并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