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领域,是当今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普通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具有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知识、高质量专业素质的“智能”型运动员,既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建设的必然需求。综观当今世界体育强国,大都将业余竞技体育纳入教育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培养出了一批竞技体育成绩项尖、文化素质高的优秀运动员,大学期间他们不但可以完成学校的比赛任务,还可以在奥运会或国际其它的一些大型比赛中披金挂银。作为当前高校竞技体育表现的主要载体——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教育部批准试办20年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一批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培养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在国内外竞技体育、尤其是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为提高学校知名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平台。然而多年的实践同样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真正高校培养的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一方面很难挑战“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专业运动队,另一方面与国外“普通高校”模式下的大学生运动队也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获得在世界大学生竞技体育比赛中的优异成绩,我们只能用一些取得学籍却不在学校学习甚至是没有学籍的优秀专业运动员参加比赛,还要千方百计找出理由说明他们是真正的大学生。江苏省是我国最早被批示可以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省份之一,2 0多年的试办历程使该省各高校大学生群众体育、竞技活动得到蓬勃发展,推动了江苏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他们不仅在综合性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部分单项比赛中名列前茅,而且在世界性大赛和世界大学生比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然而在江苏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弊端和不足。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江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调查入手,对江苏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定位、项目布局、招生状况、管理体制、竞赛制度、训练效果、经费投入、教练员、场馆器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借鉴国外高校竞技体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江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良性发展献计献策,为职能部门制定方针和对策,为江苏高校竞技体育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培养江苏高校优秀体育人才,提高体育人才的整体素质,推动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近现代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分通过对江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的调查,指出江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美国普通“高校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江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第三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