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隐语是考察社会历史文化的窗口,隐语作为特定群体内部使用的语言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语言成分之一。研究汉民族隐语,是了解汉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21世纪之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记录、解释阶段,对隐语产生的思维方式并未做深入的涉及。进入21世纪,西方的隐喻理论引入中国,国内的学者对隐喻理论的研究逐步深入,为我们研究汉语隐语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对汉语隐语进行认知视角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后发现,汉语隐语词汇创造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基于相似性的隐喻造词和基于相关性的隐喻造词。基于认知视角的汉语隐语研究对汉语隐喻研究是一种有益补充,对汉语隐喻研究的整体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对汉语隐语的理解亦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试图将认知隐喻理论应用于汉语隐语分析,期望获得对汉语隐语新的理解。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有:分类法、数字分析法、图表展示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的方法,利用具体的统计说明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取得了新的见解:一、通过对汉语隐语传统修辞造词的分类研究,发现基于相似性的隐喻造词与基于相关性的隐喻造词占据了传统修辞造词的半数以上,也就是说隐喻造词是隐语主要的造词方式。二、通过对基于相似性的隐语与基于相关性的隐语的比较发现,基于相关性的隐语多于基于相似性的隐语,这与隐语的交际方式有关。三、结合本文语料,从隐喻的视角对汉语隐语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