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这一重要战略思想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中国化的又一次创新与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一思想凝聚了“近百年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渴望复兴的夙愿”,融合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贯通了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文明创造、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导大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正确认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对于创新、丰富和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和造就合格接班人,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中国梦”的理论内容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立足于当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问题导向,着重探讨的是“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并希望通过“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再塑造,致力于培养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新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开篇为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重点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第一章“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分析。该章通过对“中国梦”的深刻阐述,了解“中国梦”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品质。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本章主要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从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信念、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道路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力量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第三章“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本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主要从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育和实践教育四个方面,全面详细探究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首先,高校传授知识理论的基本平台和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授。因此,“中国梦”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这就对课堂效率和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单一的理论灌输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本章中强调了“中国梦”教育对于课程设置、课堂互动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大学校园是涵盖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机构。校园文化是这个综合性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必要“成分”。本章将“中国梦”教育渗入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之中,旨在阐释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才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引领与文化推动作用。再次,互联网络覆盖全球的今天,为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新形式。毫无疑问,利用网络加强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正视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衍生物——智能手机占领了大学生业余生活的现实,并将智能手机开发成为“中国梦”教育的新载体,不失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渠道、模式、机制创新的有益实践。最后,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只有加强实践锻炼,才能真正实现与检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而,本章通过对拓展和丰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明确并加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长效保障机制、实践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临经济全球化下激烈竞争的国际新格局,面临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决定了我们再也不能依靠粗放型方式来保持经济
社会资本和生活质量都是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具体界定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已有较为统一的认识。社会资本的基本含
2008年,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到目前为止,虽然其负面效应可能仅仅暴露了一部分,但已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这场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