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某大型飞机部件的运输夹具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需求,根据国内企业生产制造该类夹具的实际情况,应用可靠性理论,对夹具进行可靠性分析;借助ADAMS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夹具进行建模、运动模拟仿真和应力应变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大型薄壁件运输夹具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为我国该类夹具的自主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相关参考。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利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针对运输夹具零部件的选材、焊接和机加工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可靠性分析:填写了FMECA分析表,完成了危害性矩阵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夹具制造过程中对夹具功能危害性最大的是焊接环节,因此应对焊接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制定详细的焊接工艺,对焊接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把人为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保证该环节的可靠性。
2.利用CATIA和ADAMS软件建立了机头-运输夹具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海浪谱理论,在ADAMS软件中实现了该系统在海上运输过程中的动力学仿真,从而得到了夹具关键零部件上所受的载荷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波高下,夹具上所选测量点所受载荷的均方根值相差不大,等于船舶在平衡位置所受的静力;不同波高下,夹具上所选测量点所受载荷的最大值相差比较大。该结论可为飞机夹具运输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以动力学仿真实验中获得的最大载荷作为力的边界条件,利用ANSYSWorkbench分析了运输夹具中关键零部件的应力与变形,将有限元分析数据与现有运输夹具所选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比较并对零部件进行了疲劳强度分析。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大型薄壁结构件运输的安全性,运输夹具的前支撑和后支撑要有足够的刚度并给定较大的安全系数。该结论可为大型薄壁件运输夹具设计材料和设计参数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