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肠道菌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系统发育上来看,大熊猫属于食肉动物目熊科,具有典型的肉食动物肠道消化系统,大约在200万年以前,大熊猫从杂食性动物转变为专食竹子的植食性动物。大熊猫基因组中并不具有消化纤维素(竹子中的主要成分)的相关基因,因而,肠道菌群被认为在其消化竹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揭示大熊猫肠道菌群对特化的食性的适应性状况以及影响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本论文基于16S r DNA和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8只大熊猫幼仔从4月到17月龄(共95份粪便样品)肠道菌群的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来揭示大熊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同时通过对饮食(母乳、人工乳、胡萝卜、竹子和竹笋)和环境(水体、土壤、母亲的阴道、乳汁、乳头以及口腔)中微生物的分析来追踪大熊猫肠道菌群的来源。对大熊猫幼仔肠道菌群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是显著不同的,从属水平来看,幼仔Ⅰ阶段(4-7月,饮食主要是乳汁)最优势的菌群是Bacteroidetes_unclassified;幼仔Ⅱ阶段(8-13月,饮食主要是乳汁以及各类辅食)和幼仔Ⅲ阶段(14-17月,饮食主要是竹子)最优势的菌群是Escherichia/Shigella;而成年大熊猫肠道菌群最优势的菌群是Streptococcus和Escherichia/Shigella。此外,幼仔Ⅲ阶段(14-17月)和成年大熊猫有相似的Alpha多样性,与幼仔Ⅰ(4-7月)和幼仔Ⅱ(8-13月)阶段相比,它们的alpha多样性显著更低;Beta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幼仔Ⅰ阶段(4-7月)、幼仔Ⅱ阶段(8-13月)和幼仔Ⅲ阶段(14-17月)的肠道菌群群落彼此是能显著区分开的,且幼仔Ⅲ阶段(14-17月)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成年大熊猫更相似。对大熊猫肠道菌群来源的研究表明母亲的阴道、乳汁、乳头表面是大熊猫肠道菌群的主要来源。第二部分:对6只圈养大熊猫、4只黑熊和4只竹鼠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同时加入先前已发表的数据(包括3个野外大熊猫、25个草食动物、19个肉食动物和12杂食动物)进行宏基因组比较分析来揭秘大熊猫肠道菌群对其食性转变的适应性特征。通过对不同食性动物肠道KEGG代谢通路的比较,我们发现大熊猫肠道潜在的功能与草食动物是显著不同的而与熊和肉食动物类似;另外,大熊猫和肉食动物肠道中编码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基因丰度显著低于其他草食动物;大熊猫肠道菌群和肉食动物一样,富集分解氨基酸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而缺乏合成氨基酸和发酵代谢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都是与典型草食动物完全相反的。最后,直接对不同食性动物粪便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也支持了上述结果,即大熊猫肠道菌群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较弱。第三部分:对6只小熊猫、6只黑熊和5只大熊猫肠道菌群V1-V3区进行测序,通过比较这三种肉食动物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现大、小熊猫肠道菌群没有因为具有相同的食性而发生趋同进化,大熊猫肠道菌群与和它亲缘关系更近的黑熊更相似。大熊猫肠道内的最优势菌群是Streptococcus,Sarcina则是小熊猫肠道内的最优势菌群,而这两种菌属在大、小熊猫肠道内的相对丰度是显著不同的。本研究揭示了大、小熊猫和黑熊肠道菌群的进化方向是与它们宿主的系统发育关系是相一致的。第四部分:结合16S rRNA基因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我们比较49份圈养大熊猫与98份野生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的组成、功能代谢、抗性基因以及毒力因子基因的差异。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潜在的功能方面都表明圈养大熊猫与野外大熊猫肠道菌群是显著不同的。如,野外大熊猫最优势的菌属是Pseudomonas而圈养大熊猫最优势的菌属是Streptococcus和Escherichia/Shigella;圈养大熊猫alpha多样性显著低于野外大熊猫;圈养大熊猫减弱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消化的功能而富集了淀粉降解的代谢通路。此外,圈养大熊猫肠道菌群含有更高丰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重金属耐受基因和毒力因子基因,这都表明人工饲养管理和环境对大熊猫肠道菌群有着负面的影响。综合来看,本研究揭示了肉食动物消化系统与单一的食性是导致大熊猫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大熊猫肠道菌群并不适应消化高纤维含量的竹子;圈养显著改变了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在城乡两个不同的文化空间中形成了苏区文艺和城市左翼文艺两条发展主线。二者虽因空间的阻隔并未形成充分的互动,但这种不充分的互动同样值得重视,对之进行梳理探究有利于更清晰地呈现出20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鲁迅作为城市左翼文艺活动中最重要的作家,他与苏区文艺的关联问题也是城市左翼文艺与苏区文艺互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与“苏区人”的交往中,鲁迅曾一
期刊
受到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普遍较为困难,不良贷款频发,导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随之增大,加上监管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也日趋严格,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首要任务之一。公司类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客户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风险的大小直接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劣。商业银行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对公司类客户的授信后风险管理工作也越发重视。即便如此,信贷风险的发现仍存在较大
学位
大革命失败后,随着中共独立领导的军事斗争陆续展开,专职修造武器的兵工队伍应运而生。在艰难的环境中,中共组建的苏区兵工队伍成分复杂,成员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为保障枪支弹药的充分供给,中共通过采取民主管理、政策优待、生活关心、政治启发、技术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塑造出一支有觉悟、有能力的红色兵工队伍。在中共的高效组织下,苏区兵工队伍克服设备简陋、原料匮乏等诸多困难,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
期刊
报纸
创建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豫皖苏区创建过程中,乡村教师因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地位优势,经过文化流变和选择,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乡村革命的播火者。在中共的领导下,通过传播革命理论,积极发展党组织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乡村教师成为创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力量。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乡村教师又充分发挥教育力量,对巩固和发展苏区的建设成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正>党课导读本期推荐的党课题目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守好祖国“北大门”》。主讲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邱微以黑龙江省切实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为切入点,全面阐述黑龙江省坚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提供更可靠的能源支撑、铸造更强大的“国之重器”,切实担负起守好祖国“北大门”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
期刊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工业、现代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芳香族有机化合物是自然界水体污染物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一方面需要建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减少污水排放,另一方面,需要开发新技术,从受损的水中去除这些污染物,并从自然水中收集干净的水。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天然能源,是水蒸发、水净化的理想能源,二氧化钛(TiO2)材料
学位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的时代使然,也是新时代促进高素质劳动人才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苏区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苏区精神育人价值,打造苏区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可为新时代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奠定
期刊
“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苏区革命实践中提炼出的伟大革命精神。作为苏区革命建设的领导者,苏区职业革命家是“苏区精神”形成的主要推手。在土地革命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苏区职业革命家在理论信仰、工作生活、纪律学习三方面的核心准则成为“苏区精神”内涵的重要来源,并指导了他们在“苏区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苏区职业革命家在实践中建构的从革命立场到革命作风的行为逻辑,为“苏区精神”的内涵阐
期刊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变化,抓住时代脉络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成为必然要求。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教育理念重灌输轻互动、教育内容浅层化、教育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服务宽泛化和学生党员思辨缺席化等问题,应结合苏区精神视角,从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