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消费领域为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两百多年前形成的一项民事制度,现如今也被部分大陆法系国家逐步接受适用。199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首次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由于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功能及赔偿额度等关键问题,理论上的认识不统一,导致司法实务上惩罚不得力,对我国当下社会频繁发生又影响恶劣的食品有毒事件、药品有毒事件以及汽车安全事件等,起不到应有的惩罚和遏制作用。  本文认为,惩罚性赔偿是指有关机关基于被告在主观恶性支配下的加害行为,判给原告的超过其实际损害的赔偿金,目的在于惩罚被告和遏制相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属于具有刑事属性的民事责任,基于此认识,本文检讨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适用主体不清、适用条件太高、适用范围过窄,以及赔偿额度过低。在此基础上,笔者抽象分析了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又具体地对我国惩罚性赔偿额度的确定做了重点的探讨,建议适用无数额限制的赔偿计算模式,统筹考虑各种考量因素,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合适数额,实现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惩罚和遏制双重功能。
其他文献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的开始,新生的思
刑民交叉是由于法律事实的交错和重合,导致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在行为主体和责任承担方面出现了交错,根据各自规范的调整,产生了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而这一问题处于理论界研讨的
中国退休法律制度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来对劳动者的退休加以规范。鉴于对退休制度的界定极为模糊,致使退休制度发展至今,在社会上引起了诸多法律问题。如形式
农村建房致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在实务中大量存在,其中受雇佣人在参与房屋建造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情形最为普遍。损害的发生不仅给受雇佣人带来巨大的身体伤害,也给农村家庭带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实践考察,全国法院自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试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及《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两个文件。但不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