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诗歌“遥深”特色论稿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旨遥深”已成为定论。其实“遥深”不仅体现在“旨”上面,亦体现在美学风格和意蕴内涵等方面。阮籍与现实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特殊的心态是其“遥深”特色形成的主观心理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创作素材的选用,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作品的谋篇布局。玄学对文学的渗透是“遥深”特色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玄理入诗,一方面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功能,诗歌不仅能言志,同样可以用来说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诗歌意象的变化,诗歌中出现了大量为说理服务的意象。“遥深”特色使阮籍诗歌具有朦胧美、虚幻美和充实美。阮籍用诗说理的创作手法可视为东晋玄言诗的远祖,其游览诗的创作模式可视为传统山水诗抒写模式的滥觞。
其他文献
这是一篇以废名的文学观为突破口,对其文学创作进行综论式研究的论文.该文具体分析了家乡黄梅、老师周作人以及中、外文学对废名文学观形成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构成废名文学观
现存的施蛰存历史小说的研究大多以西方文论为理论依据,同时又经常陷入概念的辩驳中,而就具有自主生命力的每一篇作品而言,很难经得起零敲碎打的解剖方式的。本文尝试着摆脱
“忆语体”笔记是明清时代文人以笔记体裁而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它以明末清初冒襄《影梅庵忆语》为滥觞,到清末民初王韬的《眉珠庵忆语》为终止,主要包括《影梅庵忆语》、《浮
闽中诗派,又称晋安诗派。这是明初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活动于洪武、永乐年间,活动区域在当时福州府闽县、长乐、福清一带。其主要成员有林鸿、陈亮、高棅、王恭、唐泰、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