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态衰变的夸克模型计算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m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强子包括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介子和由三夸克组成的重子。量子色动力学(QCD)是目前公认的描述强子内部结构的基本理论。然而QCD在低能区高度非微扰,严格求解QCD还面临许多困难,各种夸克模型成为研究强子结构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除正常强子态外,QCD不排除奇特强子态,如胶球、混杂态、四夸克态、五夸克态等的存在。实验上积累了强子态的大量实验数据,其中不乏混杂态的候选者。因此,结合实验数据,开展对混杂态的理论研究是有意义的。   本文首先利用已有工作对奇特介子π1(JPC=1-+)作为杂合态的衰变的相对论描述,进一步计算了π1(1400)作为混杂态的衰变,得到π1(1400)的衰变是相空间压低的,衰变到πη的衰变宽度接近于0,而目前实验上对于JPC=1-+的粒子的衰变性质还没有完全确定,也没有获得一致认可的衰变宽度的确切数据,但实验上却观测到了π1(1400)到πη的衰变,从这个角度看,将π1(1400)作为混杂态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观测不符。其次扩展混杂态的相对论描述到轻标量介子,构造了轻标量介子作为杂合态的波函数,推导了它们的主要衰变道的衰变宽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f0(980)的衰变宽度在目前实验给出的40-100 MeV的允许范围之内,该结果也与利用p波qq态和KK分子态计算得到的结果相近。目前人们倾向于认为f0(980)是四夸克态或者分子态,但本文计算的结果显示,从衰变性质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排除f0(980)作为混杂态的可能性。   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强子结构研究的历史,并介绍了介子的夸克模型,给出了一些奇特介子的实验以及理论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介子与混杂态的基本理论,构造了相对论形式的普通介子和奇特介子波函数,并特别强调了波函数的构造包含了自旋轨道耦合。第三部分计算了π1(1400)、f0(980)等奇特介子作为混杂态的衰变宽度。最后确定参数并给出衰变宽度的数值,并结合已有的实验数据做了一定的讨论。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办事机构,是在学校(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部门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紧紧围绕和服务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方法,发挥参谋助手
光开关矩阵是组成大规模光交换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并且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网络中。单晶体硅与硅化物的优势在于硅的热传导效率很高、波导损耗很小、工艺成熟易于集成,现实中对
纳米级二氧化钛由于具有无毒、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催化活性高以及抗氧化能力强等优点而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种环境净化光催化材料。然而,由于纳米二氧化钛有光生电子—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