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的日常活动里,父亲在对孩子进行抚养和教育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倾向,以及与此同时父亲传达给子女的态度和由此表达出来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是父亲的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的综合的体现。学业倦怠是指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本研究使用父亲教养方式量表(把岳冬梅等于1993年修订的EMBU中对父亲的测量选项选列出来)和中学生学业倦怠量表(胡俏,戴春林于2007年编制的学习倦怠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分别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SPSS18.0统计软件作了一些分类汇总和平均处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合历史上国内外对父亲教养和学业倦怠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们的父亲的教养方式六个因子中,情感温暖的得分最高,所以说当代高中学生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偏向“情感温暖”。2、高中生的父亲的教养方式在孩子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年级方面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是:在性别维度上,除了在偏爱被试因子上女生得分较高外,其余五个因子全部显示男生得分较高;在是否独生维度上,在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其他因子除偏我因子无法比较外,也均显示存在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倾向,只是差异并不显著而已;在不同年级维度上,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过分保护因子上,高一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高三年级,再次是高二年级,高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级。而在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因子上差异并不显著。3、高中生整体的学习倦怠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具体到每个维度,情况则有所不同。在生理耗竭维度上学生的平均分最高,至少高于量表0.5个分值以上。其次,量表显示,学生的学习低效能感因子得分普遍不高。4、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生理耗竭和学习倦怠的总水平在年级维度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二年级最低,其次是高一年级,最为严重的还是高三年级学生。在师生疏离因子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是排列顺序从低到高为: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而高三年级学生的疏离程度远远高于高一、高二学生。在性别维度上,除在生理耗竭因子上男生略微低于女生外,其余各个因子、包括倦怠总水平均高于女生,情绪耗竭、学习低效感和倦怠总水平方面的差异还达到了显著的程度。5、父亲教养方式中除去偏爱被试因子外,其他各因子与学习倦怠大部分因子及总分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情感温暖因子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及总分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严厉惩罚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都与情绪耗竭,师生疏离,生理耗竭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过分保护因子与情绪耗竭,师生疏离因子及学习倦怠总分之间存显著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