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探讨了不同时相VX2肿瘤的影像学及病理特征,为进一步评价功能影像学在肝癌消融疗效预测提供合适的实验对象;通过评价兔VX2肝移植瘤血流动力学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酒精消融治疗疗效预测的可能性及早期移植瘤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特点;探讨1.5T双梯度磁共振对兔VX2肝移植瘤进行弥散功能成像的可行性观察兔VX2肝移植瘤模型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并与肿瘤细胞密度等病理学变化进行对照,分析肝移植瘤DWI表现的病理学基础及DWI产生的ADC图在确定兔VX2肝移植瘤肝内浸润范围中的价值。 第一部分:兔VX22肝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评价。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医学影像学实验研究的稳定的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通过CT、MRI、US及CT灌注功能成像观察兔VX2肝癌生长、转移和血液供应情况,分析不同时相VX2肿瘤的影像学及病理特征,为进一步评价功能影像学在肝癌消融前后提供合适的实验对象。材料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开腹直视下肿瘤组织块直接种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于种植后第7天、14天、21天、28天、35天行兔肝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种植后第14天、21天另加行同层动态扫描。观察VX2肿瘤的CT显示率,肿瘤的直径和体积变化,计算肿瘤生长率,有无远处转移及肿瘤的自然生存情况。获取肿瘤标本,常规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特征。分析兔VX2肝移植瘤的CT特征,分析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走势,并计算强化峰值(PV)和峰值时间(PT)。结果:肿瘤于种植后第7天,SCT显示率低,种植14天后瘤灶检出率为100%。瘤灶直径和体积于种植后14天、21天增长缓慢,种植后28天、35天增长迅速,肿瘤呈指数性生长,种植后21天瘤灶内出现坏死,种植后28天出现肝转移。CT平扫27例(90%)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瘤周显著环状强化,其中24例(80%)肿瘤可见供瘤动脉,门脉期和平衡期瘤周强化环密度减低,瘤边缘密度稍增高,有呈向心性强化的趋势,但不能完全充填病灶。瘤灶的TDC走势呈缓慢上升型,PT较正常肝实质出现早。组织病理学显示肿瘤在肝脏中呈浸润性生长,其边缘可见丰富的血管(包括静脉和毛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