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多义词教学也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多义词,认为一词多义现象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国外的认知语言学与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受试样本较小,研究时间较短。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多以思辨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偏少。鉴于此,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丰富概念隐喻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并为多义词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本研究以121名济宁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之前提出四个假设:(1)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多义词习得的基本情况较差。(2)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习得多义词。(3)在课堂上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长时间的记忆多义词的各个义项。(4)在课堂上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文科生习得多义词的效果要好于理科生。为了验证以上假设,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之前通过调查问卷和前测收集数据,分析多义词习得的基本情况。在实验过程中,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多义词的教学中引入概念隐喻理论,讲解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是如何通过隐喻互相联系的,控制组则采用传统的一语翻译法,不解释多义词义项间的隐喻联系。试验中的两次测试旨在验证实验组和控制组多义词习得的差异。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多义词习得的水平较差,大部分的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习得多义词,习得效率低下。相对于传统的一语翻译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用概念隐喻理论,实验组多义词的习得效果要好于控制组,并且实验组长时间记忆多义词各个义项的效果要好于控制组,同时文科生习得多义词的效果和理科生习得多义词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老师应该加强隐喻理论的学习,并且有效的将隐喻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运用该理论,提高隐喻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对象数量少,研究时间短等。以后的研究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