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投入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高达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倍,2020年底我国地铁制式占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制式约80%。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是地铁运营行车组织的核心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时刻表对于提高乘客的运载效率、乘客乘车满意度以及提升企业运营服务水平和降低列车运营及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京港地铁14号线东段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投入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高达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倍,2020年底我国地铁制式占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制式约80%。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是地铁运营行车组织的核心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时刻表对于提高乘客的运载效率、乘客乘车满意度以及提升企业运营服务水平和降低列车运营及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京港地铁14号线东段的工作日客流、非工作日客流以及各车站客流的实际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客流的时间分布规律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常用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及理论,综合考虑线路客流、通信、信号设备等方面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动态客流分析的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优化研究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特点选取粒子群算法并对算法参数进行自适应改进,增加求解效率和求解精度。最后将时空客流聚类成果代入优化模型,通过Matlab数学规划软件输出优化结果:工作日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总成本降低3.4%;非工作日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总成本降低11.7%。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地铁客流的形成、地铁客流影响因素以及地铁客流分布特征,针对北京市地铁客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地铁客流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为后续客流聚类分析和列车运营时刻表优化调整提供理论支持。(2)以乘客出行成本与运营企业运营成本总和最小化为目标展开具体分析,构建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求解复杂程度选取自适应粒子群算法,针对实际情况设置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参数。(3)应用地铁客流时间和空间聚类分析成果结合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优化模型,输入京港地铁14号线东段客流数据、列车数据及时刻表数据,运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其求解,输出最优工作日列车运营时刻表和最优非工作日列车运营时刻表,分析可知,本文的运营时刻表优化模型对降低乘客和企业双方的成本具有良好的效果,经实例验证优化模型能够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发电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供用电设备的直流化,交直流混合微网的研究备受关注。其综合了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的优点,可灵活接入交直流电源与负荷,有效减小中间变换环节,降低系统成本,功率流动和控制方式也更加灵活,是未来重要的组网方式之一。互联变流器作为交流子网与直流子网连接的纽带,对实现交流子网与直流子网间功率的双向流动和相互支撑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交直流混合微网互联变流器协调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交通、测绘、军事、勘测、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导航系统的精度(Accuracy)为用户接收机通过自身观测到的数据所解算的自身位置与其自身的真实位置之间的一致程度。地基增强系统(GBAS)以差分定位为基本原理,可减小或消除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部分误差,进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地基增强系统的完好性(Integrity)是指若系统发生故障或者差分校正值的误差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单一的汽车、自行车到快捷的飞机、高铁。据统计,我国2015年高铁旅客发送量仅25亿,而2019年高铁旅客发送量迅速增长到35亿,旅客数量的持续增长充分证明了高铁的普遍性,同时也对高铁的运行安全性提出严峻的考验。高铁运行速度的增长和载客量的增加对轨道车辆零部件疲劳可靠性提出新要求,转向架作为动车组关键承载部件,其结构疲劳强度评估和可靠性设计至关重要。载
近年来,虽然我国以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行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轨道交通系统却存在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各建设、运营企业带来了庞大的资金压力,已逐渐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在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成本调研分析基础上,系统化研究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构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模型,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关键成本辨识方法,形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杂散电流的问题日趋严重,杂散电流对隧道内结构钢筋、金属管线的电化学腐蚀作用不可忽视,钢轨作为回流轨对地不能完全绝缘是杂散电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针对天津地区地铁线路典型区段进行杂散电流分布特性研究,提出杂散电流抑制方案,对于杂散电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基于CDEGS建立了地铁隧道结构模型,并详述了CDEGS建模流程及建模所需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参数。将CDEGS模型与传
随着高速列车突飞猛进的发展,轮轴作为列车重要构件,其疲劳强度评估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车轴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相对复杂,极易受到意外损伤。表面损伤一旦形成,在外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会逐步萌生裂纹和裂纹扩展,最后达到裂纹临界值致使车轴断裂,引发安全事故。为了研究车轴表面损伤下裂纹扩展规律和裂纹对车轴可靠度的影响,本文基于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和概率断裂力学方法,结合线路实测动应力数据、应力强度因子
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由该区域六个国家组成,即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和广西两个省)。从1992年起,开展经济合作,促进次区域内交通、能源、贸易的投资和经济发展。在此经济合作框架下,泰国以建设北-南、东-西和南部3条区域经济走廊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投资,泰国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MOT])制定为期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货物运输总量在高速增长,而中欧班列作为跨欧亚国际物流新通道,其规模也随之不断壮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部分站点运输资源(如集装箱、列车车底)短缺、口岸站(例如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满洲里等)能力超负荷等因素,集装箱货物在口岸站的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了中欧班列货物运到时限无法保障等问题,现如今,如何提高运输服务水
本文针对既有铁路枢纽客站特别是普速高铁混合站的候车室运用问题进行研究。与开放式候车大厅不同,部分既有铁路客运枢纽采用相互独立的候车室建造结构。在实际候车室运用中,具有独立候车室结构的客运枢纽站主要采用同站台候车室单向放行方案。单向放行方案容易出现客流交叉、候车室能力不足、旅客上车走行距离长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既有客运枢纽的基于双向放行的候车室运用与优化调整方法。在分析车站列车预售数据和调度命令车次
铁路货运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铁路运输企业在决定投入产出、制定发展政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铁路货运发展的合理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篇指导文章着重强调了以加强国家货运结构化改革为基本目标,逐步对我国的运输结构进行优化,充分体现出水运、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同时国家更加着力于推进“公转铁”行动方案,为实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