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疏水性药物,临床使用时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醚的混合物为增溶剂,易导致强烈的过敏反应和毒性。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一聚乳酸(methoxyl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e acid),MPEG-PLA)和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methoxyl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PEG-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作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子可以改变药物剂型,降低毒副作用,实现靶向缓释。
本文选择透析法自组装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子,选择两种载体材料,同步展开比较性实验。探究不同透析自组装条件下,两种载体制备得紫杉醇纳米粒子的不同,确定最优自组装条件。主要工作如下:
(1)紫杉醇纳米粒子的载体选择:选择不同聚乙二醇(PEG)含量和乳酸/羟基乙酸(LA/GA)比例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MPEG-PLGA)为载体,以透析法自组装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子,通过对粒径、Zeta电位、收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分析,优化选择纳米粒子载体。实验结果表明,LA/GA比例和PEG含量对载药纳米粒子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和收率均有显著影响。
(2)紫杉醇纳米粒子的最优自组装条件选择:以PLA和MPEG-PLA(10%)为纳米粒子载体,以溶剂、透析袋截留分子量、透析时间、透析溶液浓度、透析溶液体积、载体/药物比例为自组装条件变量,以透析法自组装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子,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通过对粒径、Zeta电位、收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分析,优化选择自组装条件,并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经正交实验优化自组装条件后,制备得的载紫杉醇PLA纳米粒子粒径为557.8 nm,Zeta电位为-45.0mV,收率为37.33%,载药量为1.44%,包封率为12.96%,;载紫杉醇MPEG-PLA纳米粒子粒径为209.4 nm,Zeta电位为-21.5 mV,收率为65.43%,载药量为3.83%,包封率为34.47%。
(3)紫杉醇纳米粒子的理化表征与体外实验:理化表征包括透射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分析;体外实验包括粒子的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摄取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载紫杉醇PLA纳米粒子和载紫杉醇MPEG-PLA纳米粒子呈圆形核壳结构,紫杉醇以无定形态存在于粒子内,纳米粒子载药过程是物理包埋。体外释药实验表明,200 h内载紫杉醇PLA纳米粒子累积释放量为42.3%,载紫杉醇MPEG-PLA纳米粒子累积释放量为78.1%。细胞实验中,紫杉醇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提高紫杉醇的生物利用度,紫杉醇纳米粒子较紫杉醇纯药更易被细胞吞噬摄取,低浓度条件下,紫杉醇纳米粒子共培养的A549细胞存活率低于紫杉醇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