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锈菌诱导的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775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1,3-葡聚糖酶是一类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能催化β-1,3-葡聚糖多聚体(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之一)的水解,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与增殖。锈菌与麦类作物互作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锈菌侵染与发育过程中,寄主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防卫反应与病理变化,进一步的生化分析证实寄主抗菌水解酶类在接种后增加迅速,并且含量明显高于亲和组合。本课题组前期利用源于大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cDNA(M62907)保守区的引物扩增得到条锈菌诱导的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片段,进一步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揭示其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的作用,本研究对条锈菌诱导的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与原核表达。1.根据前期获得的小麦β-1,3-葡聚糖酶cDNA全长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反转录PCR(RT-PCR)获得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编码区。2.将其克隆至pGEM T-easy vector,获得的重组质粒GLU-pGEM-T用HindⅢ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断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的表达载体GLU-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得到大小为49 kDa的融合蛋白。3.最佳诱导条件为:0.3 mmol/L IPTG 37℃诱导4 h,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9%。4.最佳诱导条件下融合蛋白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0.01 mmol/L IPTG 20℃诱导20 h可将可溶性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提高至目的总蛋白的50%。5.分别使用Triton X-100和尿素对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尿素提取效果优于Triton X-100,且尿素含量达到5 mol/L时,基本可以去除杂蛋白的污染。6.采用HisTrap HP亲和层析柱,?KTA高压液相层析系统对可溶性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得到单一条带。可溶性融合蛋白约占可溶性总蛋白15.23%。纯化产物的比活力为0.146 U/mg,纯化系数为73。
其他文献
百合无症病毒(LSV)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害百合的主要病毒病原,LSV经常与CMV、LMoV复合侵染导致百合叶片严重花叶和整株矮化,影响了百合的产量和商业价值,成为限制百合出口和切花出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鞘翅目:坚甲科)是防治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理想天敌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花绒寄甲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释放成虫和
本文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蓟马thrips的甘肃中部区系研究论文,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经济意义、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至本文研究完成为止,已
  在传统的真菌遗传分析中,常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诱导原始菌株产生突变子,然后分析突变基因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但是利用此种方法分离突变基因是一项非常困难而又繁琐的工作。本
目前,利用光谱遥感方法监测害虫危害程度已有一些研究,但是涉及相同作物不同品种的虫害光谱监测还很少。本文测定了不同品种水稻受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后的叶片和冠层的光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