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抗动物弓形虫病药物的初步筛选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h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能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之间传播。动物感染后不但会影响生产性能,还将会成为人类弓形虫病的传染源,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学价值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后,进行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拟发现用于动物弓形虫病防治的药物,并对有效药物的抗虫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动物弓形虫病提供理论依据。1.弓形虫复苏方法及虫体毒力的摸索及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通过对弓形虫株经不同保存时间及复苏条件后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评价虫体保存方法。使用液氮冻存和体内传代法,摸索出了得到毒力稳定的虫体最佳保存时间、复苏代次与接种剂量。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使用本实验室保存半年以内的弓形虫RH虫株速殖子,经小鼠体内传代2次后,腹腔接种超过4 000个虫体/鼠/0.2 mL(KM系、体重20-24 g),将保证所有小鼠在6-10 d内全部死亡。通过模型的建立,为后续弓形虫虫体生物学和药物筛选研究奠定了基础。2.抗弓形虫病药物筛选的研究鉴于目前无专用于动物的抗弓形虫病药物,本研究拟通过选用11种已用于抗动物其它原虫病及其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来进行抗弓形虫病的研究。发现原用于抗动物球虫病的药物—磺胺氯吡嗪具有很好的抗弓形虫效果,能明显减少弓形虫在小鼠体内的生长、繁殖,可保护50%以上的小鼠免于死亡并长时间存活,并无法检测到虫体。3.磺胺氯吡嗪对弓形虫速殖子超微结构的影响弓形虫速殖子经磺胺氯吡嗪溶液处理后,通过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虫体结构的变化。在扫描电镜下,药物处理后的虫体大小不均,细胞膜凹凸不平、皱缩呈现不完整,部分虫体出现破损、崩解,虫体反光度不均一等。在透射电镜下,药物处理后,部分虫体发生崩解,虫体细胞膜和核膜结构损坏;致密斑颗粒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质发生均质样改变,细胞质中出现许多空泡;细胞核发生异染色质化,染色质边缘与核膜分离并出现空泡;顶端类锥体结构模糊,出现类似多细胞生物的凋亡特征。4.磺胺氯吡嗪处理前后弓形虫速殖子消减文库的构建以正常弓形虫速殖子cDNA作为Driver(驱动组),分别以磺胺氯吡嗪、磺胺嘧啶+乙胺嘧啶处理速殖子cDNA作为Tester(实验组),构建了2个消减文库(T1-1、T2-1),经鉴定文库重组率超过85%,片段长度大小不一,均在250~750 bp范围内,后续基因功能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在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人际关系的重要,然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人害怕与人相处,致使工作不顺,家庭不合。本文从抛弃三大
大多数旅行社业务处理停留在手工阶段,存在工作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基于Delphi 7.0开发环境和SQL Sever 2000数据库设计开发出一套安全、稳定、高效率的优质旅
睾丸生殖细胞瘤(TGCT)是最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新兴的第2代测序技术(NGS)已成为TGCT发病机制研究的主流手段。本文
为了明确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s916在番茄根部的定殖能力,本研究基于Bs916全基因组数据,分析了Bs916中参与生物膜形成的关键编码基因簇,研究了Bs916及其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
领导力和安全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安全文化与领导力的特点,分析了各级安全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得出领导力既是企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
发生火灾时为乘客营造安全的撤离路径是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重要任务.针对地铁车站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中常用的两种紧急通风模式,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采用重正化群(R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