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定雨季起止日期是气象服务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我们最近提出的从时域上寻找极端事件的EID方法,并对其中的可调参数a设定特定的值,可以确定出一年中在给定时间尺度的历时上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雨期)。本文的分析表明,这可以成为一个确定雨期的工具。以南京的梅雨期为例,通过一些试验,将本研究中的参数a取值为0.10,山此可以获得气候态的梅雨期,它于6月19日开始,7月12 日结束,这大体与观测的气候态相符。而对于南京逐年梅雨期的确定,情况稍有复杂,由于有的年份梅雨期很短(或空梅),梅雨期降水强度不大,一年中的主要雨期出现在梅雨期之外的其它时段,用我们的方法所确定出来的降水极端的时段可能并不在气候意义上的梅雨期,对于这种情况,梅雨期的确定或可通过考察大气环流的调整等而实现。在62年里,我们去掉了 12个这样的年份(非典型梅雨),然后对其余50年各梅雨特征量做平均。结果显示,平均的入梅日期为6月22日,平均的出梅日期为7月16日,雨期为23天,这也大体与气候观测相符。本研究主要提出了确定雨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特别关注了梅雨期降水异常偏多的典型年份,1991年,并研究了这一年降水异常成因,结果表明:(1)与常年同期相比,该年大气环流场发生了显著改变。东亚大槽的加深以及鄂霍茨克海区域阻高没有形成有利于北方冷空气由低层向南侵袭到江淮地区。副热带高压与常年相比偏强,这样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副高西侧强大的偏南风分量由洋面向陆地输送水汽,暖湿空气到达江淮流域地区。(2)由大气环流形势分析可知,1991年5-7月江淮地区水汽输送异常偏多,本研究同时考虑了温度对于这次洪涝的共同作用,并分析了温度和湿度对于降水的相对重要性。(3)通过定义IT和Iq,分别表征了温度和湿度对于降水的影响,发现了此次洪涝灾害主要由于水汽异常偏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