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的劳务输出,大量中西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部城市,但由于受教育资源及各种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入流入地接受教育,这就加剧了中西部留守儿童问题。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为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促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密切相关,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即小学教育阶段,更是重中之重。教育是促进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而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虽然取得了一部分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因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共同合作,努力改善留守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留守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培养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本研究围绕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比较借鉴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董庄小学、范村小学和师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整理出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提出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指出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梳理出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理论,主要为留守小学生的含义、德育教育的含义、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以下的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指出农村留守小学生道德品质现状,包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梳理出农村留守小学生道德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留守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部分农村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同时农村教育资源的稀缺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第五部分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目前各地采取的措施,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促进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效的措施;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