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出行需求持续提升,我国民航业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同时也正面临着一些难题:由于民航业务急剧膨胀,这就导致国内大型机场保障能力趋于饱和,以及空域的拥堵严重,经常造成航班延误的现象。航班延误所引发的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放松航空管制后发展受阻情况类似。由于航班延误影响,导致部分与高铁存在竞争关系的短途航线客流量急剧下降,航空出行的市场份额减少导致航空公司缩减运力投入,必然使得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受到影响。最近,民航管理机构加大各地区航班运行协同决策系统(A-CDM)的建设与应用,而航空器在地面的运行效率是A-CDM系统运行的重要核心。本文提出的航班正常性管理体系构建方案是基于通过流程管理理论,在充分阐述和分析深圳机场航班运行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协同决策的地面保障流程关键时间节点规划,从数据采集、体系构建、系统功能和逻辑方面,对于实现航班正常运行保障的全流程监管模式进行了设计,同时阐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要点。本文研究的航班正常性管理体系构建是以机场地面运行保障流程为主体,建设流程、资源、准入、考核等四大方面的综合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支持机场ACDM系统高效运作,切实提高航班正常率。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航班地面保障流程的作业时间在行业规范标准的指引下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研究制定适合机场自身运行特点的关键节点规划方案,大大缩短航班地面保障时间。由于大型机场高峰小时航班量巨大,地面保障时间的缩短可以极大缓解高峰小时期间机场地面保障的压力和安全风险,对国内大型机场的航班正常率提升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