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鱼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是我国名贵的海洋水产品之一。本文选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为原料,以其腹足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性质变化及解离状况。采用SDS-PAGE分析了鲍鱼腹足肌原纤维蛋白的组成,并考察了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其溶液浊度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肌原纤维蛋白主要含有肌球蛋白重链(201 kDa)、副肌球蛋白(96 kDa)、肌动蛋白(46 kDa)和原肌球蛋白(38 kDa)。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鲍鱼腹足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上升、溶解度降低,且温度在40-50℃时浊度和溶解度变化明显;pH值在5.5~6.0时,蛋白溶液浊度急剧下降而溶解度急剧升高;随着离子强度增加,蛋白溶液浊度下降、溶解度升高,离子强度在0.2~0.4 mol/L时浊度和溶解度变化明显。通过荧光检测,以1-苯氨基萘-8-磺酸铵(ANS)为探针,考察了鲍鱼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鲍鱼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从30℃开始增加,80℃时达到最大值,此后保持稳定。通过圆二色谱测定鲍鱼肌原纤维蛋白a螺旋结构含量,结果表明,鲍鱼肌原纤维蛋白a螺旋结构含量从40℃开始减少,90℃时破坏比例达56%。通过Ellman比色法测定鲍鱼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到50℃时鲍鱼肌原纤维蛋白中的巯基开始氧化形成二硫键。由此可见在加热过程中,鲍鱼肌原纤维蛋白聚集程度的增加伴随着二、三、四级结构的破坏及二硫键形成。采用离心法考察了蛋白质浓度、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凝胶保水性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0℃和50℃时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保水性较高;50℃加热10 min时,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保水性最高。采用SDS-PAGE方法考察鲍鱼肌原纤维蛋白热处理过程中的解离状况,结果显示,45℃肌原纤维蛋白解离出的肌动蛋白量最大,当温度超过55℃时,检测到解离出的肌动蛋白量开始减少;50℃时,加热5 min解离出的肌动蛋白量达到最大值,30 min后明显减少;添加ATP有利于鲍鱼肌原纤维蛋白解离出肌动蛋白。
其他文献
水性聚氨酯是多功能新型的环保材料,由柔性(软段)和刚性(硬段)链段重复单元交错构成,可以在聚合物中引入醚、酯、羟基、氨基等亲水性官能团,以其作为涂层剂能在织物表面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非常频繁,战争连绵不断,但是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多元的文化造就了这个在思想上自由解放、个性张扬的历史时期。在服饰
【正】 建国以来,我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五十二所高校中已有五十所建立了图书馆,工作上也作出较大成绩。但是,当前也存在许多重要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
本研究选取郑麦366(ZM366)、矮抗58(AK58)、郑麦004(ZM004)三种不同筋力新收获小麦籽粒,在后熟的不同时期研究其萌发率、加工特性、品质变化、活性氧(ROS)含量及相关酶活活性、蛋白质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日趋紧张,对列车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主要能源消耗来自于列车牵引,因此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减少牵引节约能源,成为
本文作者提出了对辖区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的初步看法。作者认为辖区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形式,主要以监控、调整“客户持仓和保证金”为主要手段,但仍存在如内
“分层走班制”教学是“适合的教育”的一种实践探索,是区别于传统“行政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学生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班级上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及个人兴趣意愿选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粒子进行表面修饰,采用开炼混合和硫化工艺制得Si3N4/丁苯橡胶(SBR)纳米复合体系,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仪、
目的对四肢骨折后功能锻炼及护理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86例因四肢骨折住院患者进行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并对86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分析。结果86位患者问卷调查
工民建结构出现裂缝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在工民建结构中,材质的现实载重量超过了材质的实际最大载重量。二是由于不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