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wei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反思当前历史教学的实践,历史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继承和批判改革的原则,在“传统”基础上改进的各类历史教学法,都是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作为它们存在的前提,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课本的内容是其最终目的。而在目前的历史课程和教学体制及其模式下,任何这一类的教法改革都受到其规范模式的制约,不能产生“革命永胜”的效应,所以要在反思传统历史教学观、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探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途径,尽可能地体现现代教学观的理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重视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贯彻我国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教育方针,本文针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历史教学实践,以期探讨能够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问题解决”教学被誉为“21世纪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本世纪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种方法论体系。在我国,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综合系统探讨中学历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工作方兴未艾,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中学历史教师也更加重视实践“问题解决”模式对于辅助完成新课程改革的功效。本文试图在反思传统历史学科教学观、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探讨实践这种极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历史教师改进学科教学效果,实现新课程目标所具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功能。中学历史“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转变传统历史学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完备的历史知识和取得良好成绩,该模式有利于改善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和当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中学历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做了详细介绍,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界定了“问题”、“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三个概念,并强调多元智能和建构主义理论与历史“问题解决”教学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分析中学历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征、原则与目标。第四部分,探讨了“问题解决”教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策略,通过对“问题解决”实验教学的分析,验证了“问题解决”教学的优越性,并对“问题解决”教学提出了评价和前景展望;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中学历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论文对“问题解决”教学进行了评估,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扬长避短。通过研究得出:“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施可以自然而然地使教学走进新课程,有利于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其他文献
<正>【上接2018年5月(上)刊】资源的有效分配。当机构取得服务资源后,社会工作行政人员除要确保这些资源的稳定性外,更要有效做出分配,并配合制定服务的作业程序及标准;当资
超细碳酸钙是一种潜力巨大、用途广泛、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新型超细固体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本文介绍了现代碳酸钙及超细碳酸钙的发展,并对其应用领域和制备技术进
中职学生大多性格鲜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传统的刚性管理效果不佳。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优秀的班级文化对中职生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将刚柔
目的探讨推拿在急性乳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中医推拿治疗。结果 10例患者经3次治疗后治愈;5例患者经5次治疗后,3例治愈,2例显效。结论推拿可有效
民勤县肉羊产业是其畜牧业发展的重点,由于生态建设的需要和国家禁牧政策的实施,养殖方式由放养开始转变为舍饲,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肉羊养殖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
江阴广电EPON+Eo C双向网改造已经基本完成,EPON光纤网络覆盖所有小区,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和住户门禁、报警系统等通过广电城域网可以安全可靠无障碍地接入公安视频专网和110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运营商的Wi-Fi发展需求、定位、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Wi-Fi的竞争关系、市场空间,对有线运营商发展Wi-Fi的必要性和运营模式进行探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生态思潮的日趋高涨,文学界对生态文学的关注也逐渐升温,并在90年代成为文学研究领域里的显学。借鉴现代生态学理论审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生态
从文学转向经学,《诗经》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更对东方各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有关《诗经》的注本浩如烟海,《何彼禯矣》是“国风”
本论文以《诗经》祝愿语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界定分类,并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探讨祝愿语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诗经》作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研究它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