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作为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在该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与尝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实证研究又远远滞后于理论研究。本文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松绑了对理性管理者的假设,力图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管理者过度自信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从投资与债务融资两个视角出发,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进行定义与衡量,以2001-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为原始数据样本,严格控制了影响企业投资与负债融资的因素后,建立回归模型,通过相关性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并利用CEO的相对薪酬比例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正相关。第二,当企业的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的正相关程度更大;当企业的现金流不足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的正相关程度较小。第三,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企业的负债水平显著正相关;且当企业的现金流不足时,表现更明显。说明管理者越过度自信,越会引起较高的负债水平,尤其当内部现金流不足时,具有激进的负债融资行为。第四,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企业长期负债期限成正相关,相比短期负债,具有长期负债偏好。本文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此外,根据研究的结论与启示,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践,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建立约束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有效机制,以平衡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水平。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并结合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加强盈余管理。第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合理安排公司的股权分配。第四,建立与完善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机制。第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发挥融资约束功能。通过上述建议,本文希望企业能够在管理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机制,有效约束管理者因过度自信而采取的对公司不利的财务行为,促进企业高效运营,提高企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