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我们无权透支地球的资源,但有义务减轻地球的负担,这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行为,让地球真正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深化和具体化,核心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高度统一的,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两型文化”理论体系。利用文化润物无声、降物无形的软实力,发挥出潜移默化的功能,来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型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观,其主要内容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为各个行业包括旅游业的发展指明道路,提供新的文化依据。旅游业曾被普遍认为是“绿色产业”,是一项年轻而时尚的产业。但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而出现种种问题,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两型文化”这一概念引入到旅游业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将“两型文化”这样一种诗意的文化力量,融入旅游文化中,引导旅游的发展方向,以文化为基础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广泛培养节约意识和资源意识,让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上与“两型社会”建设倡导的价值观产生共鸣,形成“两型文化”的氛围,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析了本文的写作意义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为基础理论部分,一方面构建了”两型文化”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技术文化,另一方面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三章是“两型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分析,对“两型文化”的内涵进行解析,并在“两型文化”的视角下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两型文化”的内容方面分析如何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分别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即与这三个内容相对的价值观、法制观、科学观;分析“两型文化”对发展观形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第七章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了前文的分析,并明确本文研究中的不足。
其他文献
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协调农用地资源环境与农用地开发的有效工具之一。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从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范围内
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是关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一步。政府部门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上升,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居民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成为阻碍农村地区稳定发展的一道屏障。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问题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省际层面的人口和消费等数据都来自于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之后最大的天然水库。地球陆地面积的11%为冰川所覆盖,而约80%的淡水资源就储存于冰川(冰盖)之中。20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