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理工科教育领域,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特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形式。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国内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数量不断的增加,但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达到了749万人,不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这一任务迫在眉睫。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主要采取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通过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访谈资料编制与发放《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能力自评与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了三所具有代表性的理工科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9.0从学生的基本能力、学习能力、个人管理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五个方面,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能力各个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合作能力最强,其他依次是个人管理能力、基本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2)不同个人特征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3)学生个人特征中学生家庭所在地与其职业发展能力显著相关,所在学校与其个人管理能力显著相关,学生类别与其学习能力显著相关,是否有出国交流经历与其基本能力显著相关,参加实验(课题)频率与其学习能力显著相关,学生的其他个人特征如性别、是否班干与就业能力及其各构成要素都不显著相关;(4)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能力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内容、实践培养成显著正相关,且这三者对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内容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较大,实践培养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