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铁站作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的汇合点,承担着疏散到达客流的作用。目前,高铁站在疏散客流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城市中心型高铁站在城市交通高峰期,站区附近易发生拥堵,导致交通混乱;中小城市郊区型高铁站疏散能力较低,易导致高峰期旅客集中到达时换乘等待时间较长。出租车合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车辆使用效率,是高铁站接驳的有效方式,如何将高铁离站旅客的合乘潜力进行有效转化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很少有学者从乘客角度出发,对出租车合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以高铁离站旅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旅客出租车合乘意向进行研究,希望能以合乘者的角度来分析出租车合乘意向形成机制与作用机理,以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合乘实施参考。论文首先对计划行为理论及合乘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回顾研究现状,总结研究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在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调研分析,确定选取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作为计划行为理论的拓展变量,利用文献分析法提出变量之间假设并构建研究模型。其次设计问卷,在乐山高铁站实地发放收集521份有效问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旅客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以及收入对研究变量的影响程度。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软件AMOS 24结合调查数据对研究模型进行了拟合和修正,获取了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感知风险是对出租车合乘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感知价值、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其中主观规范对合乘影响效应最小。感知风险除直接负向作用合乘意向,还通过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价值间接作用合乘意向;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价值除直接正向作用合乘意向,还通过影响行为态度间接作用合乘意向;行为态度是直接影响出租车合乘意向的最主要因素;主观规范对合乘意向无直接影响。此外,性别和职业在感知风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在感知价值、感知风险以及合乘意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历在主观规范、感知风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收入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以及合乘意向上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