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27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扩宽治疗思路及方法。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常规针刺,两组患者每日针刺治疗1次,6日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天。治疗前后,采用WOMAC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次实验共纳入60例患者,脱失病例1例,实际观察病例59例,脱失率为1.7%符合计划规定的样本脱失率。  1.一般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患病部位膝骨关节炎等级比较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综合疗效判定分析:观察组痊愈13.80%,显效44.83%,有效34.48%,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痊愈6.67%,显效40.00%,有效33.33%,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僵程度及日常活动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三项指标评分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三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4.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患者性别、年龄与疗效分析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程与疗效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  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随访之间综合疗效比较分析:对照组随访疗效较治疗后疗效下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与随访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随访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治疗膝骨关节炎所造成的关节疼痛与僵直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日常活动度,综合疗效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短,有效率越高,远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它的产生甚至早于有声语言。它能辅助有声语言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交际。它与有声语言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如辅助性,直观性,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