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其抗疲劳活性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葵在我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种植广泛,资源丰富。本研究以黄秋葵为对象,优化了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较系统的研究了纯化后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部分结构特性以及抗疲劳生物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工艺,确定了黄秋葵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75 h、提取温度90℃、料液比1:10、pH 2.1。在此最佳条件下,黄秋葵多糖的得率为29.77%。将提取所得的粗多糖通过DEAE Cellulose-52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由蒸馏水洗脱所得的AEP-1和由0.3mol/L NaCl溶液洗脱所得的AEP-2两种多糖组分。(2)黄秋葵多糖AEP-1为白色絮状固体,AEP-2为淡黄色固体,均易溶于水,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等有机溶剂;不含有淀粉类、酚类物质,几乎不含蛋白质与核酸,而糖醛酸含量较高。红外光谱的结果确定二者都是具有吡喃结构的多糖类物质;HPLC分析表明AEP-1与AEP-2都是相对均一的多糖组分,AEP-1的分子量为5×103 Da左右,AEP-2的分子量为2×106 Da左右;AEP-1主要由6种单糖组成: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阿拉伯糖,其比例为1.0∶0.9∶3.5∶3.5∶11.7∶1.0;AEP-2主要由5种单糖组成: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其比例为1.0∶8.0∶3.2∶1.2∶15.0。(3)采用甲基化与GC-MS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了两种组分的连接方式:AEP-1中检出8种残基,分别为:T-Glcp1→,→4-Glcp1→,→3-Galp1→,→6-Glcp1→,→4-Galp1→,→2,4-Manp1→,→2-Araf1→和→2,4-Rhap1→;AEP-2中检出8种残基,分别为:→3,6-Galp1→,→2-Rhap1→,T-Galp1→,TGlcp1→,→6-Glcp1→,→4-Galp1→,→2,4-Manp1→和→2,4-Rhap1→。(4)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黄秋葵多糖的抗疲劳活性:黄秋葵多糖对小鼠的体重无显著影响;黄秋葵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8.1-148.2%),降低运动后小鼠的血乳酸(12.9%-40.0%)及血清尿素氮含量(6.6%-24.5%),提高其肝糖原含量(25.6%-102.4%),且与剂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合比较所以动物实验结果,AEP-1的抗疲劳活性强于AEP-2,显著强于粗多糖;AEP-1和AEP-2可能是黄秋葵多糖中的主要抗疲劳物质,AEP-1抗疲劳作用更强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量小有利于机体吸收或在机体内发生作用,糖醛酸类成分对抗疲劳功能中有明显作用。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有关这一问题的 争论在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由来已久,而且到现在为止还 没有要停息的迹象。
<企业管理>杂志2003年第7期发表了<中粮的品牌困惑>一文(以下简称<中>文),文中就中粮集团出现"企业品牌知名度低于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利于品牌经营"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进行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逻辑性更强,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在细致审题的前提下,厘清数量关系,继而实现正确
<正>一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公正,统筹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短短几年里,电子行业规模扩大,商业逐渐转型。从2016年起各大平台开始进军快消品行业B2B的电商市场。零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