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投资多元化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h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高职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资金短缺和投资结构失衡等问题影响了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   本文在综述高职教育多元化投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高职教育多元化投资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并提出区域性高职教育投资结构的理想模式:以高职教育投资市场化为基础,私人投资者根据其高职教育投资收益和投资能力进行合理投资。政府运用公共财政教育资源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调节私人投资的结构,以达到高职教育投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职教育投资效益优化的目标。   文章接着通过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式考察广西高职教育多元化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获得以下结论:投资规模基本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尚未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投资结构中行业企业投资规模过小、政府投资规模停滞不前、受教育者个人承担过高的教育费用,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结构,使之与区域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降低了投资效益。   文章从经济、制度和道德三个方面对影响广西高职教育多元化投资现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加大高职教育投资规模,投资规模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高职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模糊以及地方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活动中的倾向性。民间资本投资活动活跃但对高职教育投资的规模小的原因在于投资体制和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对企业投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低、教育支出少,高职教育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源于个人对高职教育投资预期收益的评价较高。   在对广西高职教育多元化投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优化广西高职教育多元化投资的政策建议:从强化企业高职教育的经济、制度和道德动力机制入手,促进企业扩大高职教育投资规模、以多种形式参与高职教育活动。逐渐转变政府高职教育投资的功能,建立高职教育投资市场化运作机制、利用公共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励企业和受教育者个人扩大高职教育投资、使政府投资成为改善教育结构和质量的有力手段。
其他文献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作为新课标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这门新的学科在中职的普及程度,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设置能够积极的将校园融入信息化时代
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牺牲环境和耗费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并转向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不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