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确保失地农民持续发展,不仅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在城乡加快建设进程中大量农民从土地中释放出来成为了失地农民,他们既是城市建设的奉献者,但也成为了新的弱势群体。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是一笔宝贵的家庭财富,是维持基本生活的就业岗位,失去土地对于农民来讲,就意味着失去了一种比在城市生活更加低成本的生活和发展方式。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权益,不仅有利于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也有利于规范劳动力市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对调研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失地农民就业现状普遍存在就业环境差、稳定性不高、工资低、保障不足等情况,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失地农民就业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失地农民就业动力不足;二是失地农民维权意识不足;三是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不充分;四是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缺乏活力。结合南充市顺庆区L安置社区的调研情况,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方面归纳了原因。总结出以下原因:基本制度不完善,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以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培训方面主要是失地农民就业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资金保障不足;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失地农民就业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失地农民自身就业能力不足,是由于自身文化资本的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不够,以及就业思维存在局限性;法律法规制定和普及不到位,导致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障意识不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权机制还没有建立。我国正处于时代快速变革和经济不断转型时期,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失地农民就业权益问题成为了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关心的民生问题,是国家需要尽快解决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成为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重点。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益的责任,首先要完善国家制度,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其次,要实现失地农民就业,最重要的根源还是依靠国民经济的发展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再者,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最根本的做法是要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权益保障意识,这就要求提高就业培训的质量,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最后,进一步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益,有必要积极发挥社区就业服务功能,解决失地农民持续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