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不断深化调整,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越来越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穿着方面的选择性更加苛刻,要求服装织物不仅穿着舒适、透气、保暖而且色彩鲜艳多变。聚酰胺6作为服装织物的主要原料,在服装织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常规化聚酰胺6纤维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聚酰胺6纤维产品的开发迫在眉睫。此外,在所有纤维织物当中聚酰胺6纤维织物的色泽最为鲜艳夺目,但其上染率和均染性却一直被业界垢病。目前,国产聚酰胺6切片制备的纤维染色稳定性较差,在染色过程中往往出现条纹、色差等染色问题,因此功能性和染色性能较好的聚酰胺6纤维均采用进口切片制备。而针对国产聚酰胺6切片出现的染色问题,本文通过详细研究聚酰胺6的聚集态结构,端氨基含量、结晶度和晶型结构对染色行为的影响,建立了染色评价标准,为提高国产聚酰胺6纤维染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精制的聚酰胺6切片粉末进行染色并详细研究了切片染色的可性行,从而开辟全新的聚酰胺6染色工艺。首先,本研究采用高效,简易和可控的蒸沉方法制备了单一 Y晶型和α晶型的聚酰胺6,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FTIR、XRD和DSC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聚酰胺6晶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氨水分子扩散至磷酸-聚酰胺6溶液中后,在温度低于60℃时主要生成γ晶型;当温度高于60℃时,γ晶型开始转化成α晶型;当温度为60~70℃时,γ晶型和α晶型共存;当温度高于70℃,反应时间大于8h主要形成稳定的α晶型。SEM结果显示γ晶型聚酰胺6的表面是由孔径大小不一样的小孔组成,α晶型聚酰胺6表面是由不同厚度的片晶堆积而成。其次,采用毛细管流变仪,通过不同熔融停留时间制备系列端氨基含量不同的聚酰胺6样品,经过常温水冷却结晶可以得到不稳定的γ晶型,γ晶型经过沸水热处理后转变成稳定的α晶型。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熔融停留时间的增加,聚酰胺6的端氨基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相对粘度和可萃取物含量不断上升。将上述制备的样品置于真空烘箱中在80℃下干燥24h,然后将适量的干冰和干燥好的切片一起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精制不同目数的聚酰胺6粉末,选用55-60目样品进行染色实验。结果表明:晶型相同且结晶度几乎相近时,随着聚酰胺6中端氨基含量的不断下降,粉末的上染率也不断下降;当端氨基含量相同时,具有更高结晶度的α晶型聚酰胺6粉末的上染率比γ晶型聚酰胺6粉末的上染率低。这是因为不稳定的γ晶型在染液中会产生较大的空隙,γ晶型转化为α晶型的过程中分子链段流动性增强,有利于无定形区域的疏松,这有利于染料的扩散和渗透,因此其上染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