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在精准扶贫理念和旅游扶贫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从而达到脱贫致富效果的扶贫模式。为此,本研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国家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式扶贫理论、旅游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把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福建省厦门市莲花镇军营村作为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实地调研方式,来考察军营村以往在扶贫辨别、扶贫援助、扶贫管理等方面的旅游扶贫全过程,对其扶贫践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首先,虽然军营村在2018年底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返贫倾向,例如村民收入不均衡且贫富差距较大、致贫原因多样且教育文化程度较低、脱贫技能低下且接受新事物及新技能的意愿和能力有限等方面。其次,从旅游扶贫辨别过程来看,军营村自身开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较高,但是仅以厦门市贫困线作为扶贫对象的辨别标准过于僵化,不利于贫困对象的精准化筛选。再次,从旅游扶贫援助过程来看,军营村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农村精英、贫困人口的积极参与,着力打造以本地茶叶种植等为主的种植业来发展特色资源项目以及以自然生态观光的城郊休闲型旅游项目,扶贫成效显著,村民收入有明显的增加。但是也发现存在援助政策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贫困人口的扶贫参与意愿不强、结对援助政策不重实效和扶贫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均衡隐患的现象。最后,从旅游扶贫管理过程来看,军营村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主体、扶贫效果均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跟踪管理,使得旅游扶贫在稳中有序地开展。但是仍存在扶贫信息公开较少、扶贫人才较为欠缺、扶贫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尝试针对军营村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为了防范后续返贫隐患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改善策略,希望能为军营村永久性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战略性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