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DlDRMs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tzy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眼(Dimocarpus longanLour.)是我国重要的热带和亚热带木本特产果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龙眼生产上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其产业发展,如焦核品种的缺乏、成熟期过于集中等。龙眼胚胎发育的研究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指出DNA甲基化和胚胎(体胚)的发生息息相关。一定程度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利于植物体胚的正常发育,而结构域重排甲基化酶DRM(Domain rearrangement methylation)是甲基酶中的一种,是lmiRNA介导甲基化通路中的关键因子。鉴于此,本研究拟借助龙眼体胚发生系统,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进行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DRMs基因克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亚细胞定位分析,启动子克隆与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同时,利用qPCR技术,检测DlDRMs在’四季蜜’龙眼不同组织部位、体胚发育不同阶段、不同激素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利用寡核苷酸沉默技术和显微技术,特异性抑制龙眼体胚内源DlDRMs家族基因表达,并观察该处理对体胚发生早期的影响,以期为揭示DlDRMs家族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龙眼DlDRMs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龙眼转录组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SRA059205)分析和GeneBank比对,发现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DRM蛋白有2种,为DRM1和DRM2,且都包含完整的ORF。在此基础上,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对DRM1和DRM2进行克隆验证,克隆序列与转录组序列一致。DRM1基因包括494bp的5’UTR,184bp的3’UTR,包含完整的ORF,ORF区长度为1896bp,编码631个氨基酸,命名为DlDRM1(登录号:KY990493)。DRA2基因包括 354bp 的 5’UTR,336bp 的3’UTR,包含完整的ORF,ORF区长度为2112bp,编码703个氨基酸,命名为DlDRM2(登录号:MF00105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lDRM1和DlDRM2的基本理化性质相似,且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有Dcm保守结构域,在进化树中与脐橙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见,不同成员之间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DlDRM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DlDRM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上。两者之间的磷酸化位点、卷曲螺旋结构、蛋白质二三级结构等的具体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其可能存在功能特异性。2龙眼D1DRMs亚细胞定位分析在DlDRM 和DlDRM2 ORF序列基础上,构建 1302-DlDRM1-GFP和1302-DlDRM2-GFP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洋葱表皮细胞,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中的荧光。结果表明,DlDRM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DlDRM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软件预测一致。细胞核是DNA复制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周期具有重要的功能,DRM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3龙眼DlDRMs启动子克隆与分析在龙眼基因组数据库中分别提取的DlDRM1和DlDRM2基因的5’端序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序列),采用PCR法,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NA为模板进行克隆,获得2条大小分别为2594bp和2354bp的5’端序列,与基因组序列一致。运用DNAMAN比对,发现DlDRM1和DlDRM2序列同源性较低,且它们的identity为35.58%,说明它们的进化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为进一步了解龙眼DlDRMs基因的功能,运用PlantCARE在线软件对DlDRMs基因5’侧翼序列的启动子元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DlDRMs基因启动子中含有丰富的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逆境及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作用元件。可见,DlDRMs基因的表达调控可能受多种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4龙眼DlDRMs在不同组织部位、体胚不同发育阶段、外源激素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qPCR分析DlDRMs基因在龙眼不同组织部位中都有表达且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即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花蕾,在叶中表达量最低。在同一组织部位中,DlDRM1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DlDRM2基因。猜测DlDRMs参与了龙眼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形成,并且龙眼不同组织部位DNA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DlDRM1和DlDRM2基因在龙眼体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趋势不一致。其中,DlDRM1在龙眼愈伤非胚性和胚性培养过程中均有表达,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子叶胚阶段中表达量最低。DlDRM2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近似倒“V”模式,在ICpEC处达到相对表达量的最大值,由此可以推断出,龙眼愈伤非胚性与胚性的转化可能与DlDRM1基因的表达有关,而DlDRM2在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中的调控作用最为显著。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2,4-D、KT、SA、5-azac、GA3、ABA激素处理,发现DlDRM和和DlDRM2的表达量有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激素2,4-D、SA和5azac能促进DlDRM1表达,而KT、GA3和ABA对DlDRM1表达起到抑制作用;外源激素2,4-D、KT和SA均能提高DlDRM2表达,而5-azac、GA3和ABA却明显抑制DlDRM2表达。在蔗糖、温度、盐、光质的非生物胁迫处理下,DlDRM1和DlDlRM2在相同条件下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可能功能相似。而在不同光照下,DlDRM2受光影响比较大,单一光照下表达量均有所下降,DlDRM1的表达几乎不受光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DlDRMs基因的表达调控在龙眼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5龙眼DlDRMs基因沉默对体胚发生早期的影响根据DlDRMs基因ORF序列设计并合成敲除DlDRMs基因的siRNA,随后处理龙眼胚性愈伤,qPCR检测分析结果显示,DlDRM1-siRNA-314和DlDRM2-siRNA-1599抑制效果最好。用筛选出的siRNA进行后续的龙眼体胚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抑制DlDRM1时,DlDRM1基因的表达趋势下调,而DlDRM2基因的表达却呈现出明显上调趋势,龙眼体胚分化速度并无明显变化;单独抑制DlDRM2时,DlDRM2基因的表达趋势下调,DlDRM1基因的表达趋势也下调,但下调趋势没有单独抑制DlDRM1时明显,龙眼体胚分化速度略微加快;同时抑制DlDRM1和DlDRM2时,两者的表达趋势均出现下调,DlDRM1下调趋势较单独抑制DlDRM1时更显著,而DlDRM2下调趋势和单独抑制DlDRM2时下调程度一样,龙眼体胚分化速度明显加快。推测,在体胚发生过程中,DlDRM2对DlDRM1的表达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在DlDRMs家族中,DlDRM2可以替代DlDRM1发挥部分功能,而DlDRM1对DlDRM2的表达几乎没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对吐哈盆地艾试1井的泥岩和煤岩进行了低温热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别求取了干气(C1)、湿气(C2~C5)生成过程的初始动力学参数,然后将单一活化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因而,营造高雅的校园戏剧文化,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内涵,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
目的:整理1981-2004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疫源地调查资料,分析HFRS流行特征,探索其变化规律,建立适宜可行的疫情预测方法,指导制定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策略和措
我国农村根深蒂固的家族意识或家庭情结昭示农村体育的发展不能游离于家庭之外,以家庭体育为落脚点发展农村体育具有历史和时代的依据。传统文化规约着农村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农
阐述了飞机长期封存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军用飞机长期封存过程中预防金属材料腐蚀、抑制非金属材料老化的具体方法;采用多层复合薄膜作为阻隔材料,根据飞机结构外形,设计了模块化软
1974年Van de Putte等对24例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原发性血尿患者作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首先证实其中15例肾小球系膜区有IgM呈弥漫性颗粒样沉积。1978年Bhasin等描述了11例以肾
<正> 温病学,是明清以来,不少医家在从事急性温热病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衍生形成,具有独特理论进展和丰富证治经验的临床学科。由于急性温热病有发病急骤、病情重笃、变化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五个奥运周期(1993~2012年)发表于我国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有关艺术体操领域的文献进行细致梳理与分析,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路径提出相
通过比较两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与空间带电粒子流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别,定性及定量地讨论了磁场力是由电荷运动引起的相对论效应决定的一种不平衡静电力,并指出毕奥--萨伐尔定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