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的设计制备及氨吸收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含NH3尾气,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传统回收利用NH3工艺如水洗法和酸洗法分别存在着能耗高和二次污染等缺点。离子液体因低挥发性和结构可调控等优点在气体分离方面应用广泛,但因常规和功能化离子液体存在合成路径复杂、粘度高等缺点,其在NH3和CO2等气体吸收分离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离子液体类似物凭借合成路径简单、粘度低和液程范围较宽等优点在气体分离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将固态或高粘度离子液体与其他分子溶剂混合制备低粘度的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对克服离子液体在NH3吸收过程中的传质限制、扩大离子液体在气体吸收分离工业上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将固态离子液体和含有能与NH3形成氢键位点的多元醇结合制备新型低共熔溶剂,系统研究了离子液体结构、温度和压力对NH3吸收量的影响、讨论了低共熔溶剂的NH3选择性和吸收-解吸循环性能,并通过原位红外和核磁表征分析了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吸收NH3的机理;基于离子液体吸收剂筛选,在连续吸收-解吸装置上评价了新型离子液体(X)对NH3的吸收-解吸性能,为工业上含NH3尾气的回收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质子离子液体设计合成及其高效吸收NH3研究。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三种固态质子离子液体咪唑硝酸盐([Im][NO3]),甲基咪唑硝酸盐([Mim][NO3])和1,2-二甲基咪唑硝酸盐([Mmim][NO3]),通过核磁共振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热分解温度、熔点等性质,并评价了吸收-解吸循环性能,其中[Im][NO3]的NH3吸收量高达252 mg NH3/g DES。2)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设计合成及其高效吸收NH3研究。以固态质子离子液体为氢键受体、低粘度的乙二醇(EG)为氢键供体,制备了系列宽液程、组分可调的新型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系统研究了离子液体结构、温度和压力(-20~80℃和0.01MPa~0.1 MPa)对NH3吸收量的影响。由于离子液体在吸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且含有双质子的离子液体吸收量明显高于含有单质子的离子液体,当双质子离子液体含量为41wt%时,[Im][NO3]/EG对NH3吸收量可达211 mg NH3/g DES。原位红外和核磁谱图发现低共熔溶剂与NH3之间存在多氢键耦合作用。3)离子液体法氨碳混合气连续吸收-解吸优化试验。经1000小时连续评试验发现,新型离子液体吸收剂(X)具较高的氨碳选择性,该吸收剂处理组成为NH3:45~52vol.%;CO2:20~28vol.%的尾气时,几乎可将尾气中的NH3全部吸收,利用气相色谱无法检测出NH3浓度;并且解吸塔内再生出的气体中NH3纯度达到95vol.%。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为了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地铁线路数量增多和交叉复杂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火灾隐患。本文基于国内外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的研究现状分析,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移动火源对隧道内烟气温度分布及蔓延的影响,为地铁隧道火灾的防治及人员救援等工作奠定基础。首先,对不同外部条件下的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分别单独改变隧道风速、火源有效
LNG接收站是用于接收船运液化天然气,然后进行储存、再气化输出的综合作业场所,是连接天然气液态海运与陆上气态管输的枢纽,其可靠性决定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平稳运行。基于贝叶斯网络,分别对LNG接收站的卸船系统、储存系统、蒸发气处理系统和气化外输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LNG接收站系统的可靠性。基于LNG接收站的工艺流程,分析了设备、各子系统间的关系,并得到LNG接收站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根据可靠
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课题。在对CO2进行捕集、运输、储存的过程中,碳捕集是花费最高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现有的CO2捕集方法虽然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CO2捕集方法。本论文以2-甲基咪唑作为新的CO2吸收剂,将2-甲基咪唑溶于水中形成透明溶液,使用该溶液对CO2/N2进行小试分离实验,验证2-甲基咪唑水溶液对含CO2混合气的
微流控技术具有优异的界面控制能力,能够可控制备高度单分散的微米级液滴,同时,微设备内流体流动高度有序,停留时间分布窄、传质与传热距离短且过程均匀。以上优点使得微结构设备内的传质与传热过程相较传统宏观设备内得到大幅强化,同时更便于对传质、传热与流动过程进行精确的机理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微萃取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如何实现液—液两相的快速分相是限制将微萃取技术推向工业应用的关键所在之一。本论文针对微尺度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也是清洁无污染的高热值能源。因此,有效的分离和储存氢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气体分离技术:吸附-吸收浆液法分离混合气。首先配制ZIF-8/乙二醇-水作为浆液体系,再通过吸附-吸收耦合方式对CH4/H2混合气进行分离研究。最后搭建一套鼓泡塔装置,通过该方法模拟分离焦炉煤气中CH4/H2混合气,探究不同操作条件下ZIF-8/乙二醇-水浆液分离CH4/H2
工业萘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萘含量为95%左右,其主要的杂质是苯并噻吩,其质量分数为2%~3%。工业萘主要用于生产水泥减水剂,随我国环保要求提升,极大限制了工业萘的市场,而苯酐、萘酚等有机合成工业对原料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熔融结晶法可以降低工业萘中的硫含量,但其能耗较高,投资操作成本较高。本文分别以DMSO(二甲基亚砜)、DMSO-A复合溶剂以及DMSO-B复合溶剂为萃取剂对萘-苯并
颗粒的运动、混合已经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大多数仍然集中于颗粒运动现象的实验研究。囿于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复杂的颗粒运动过程还难以准确揭示,而对颗粒的运动和混合等机理还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颗粒堆积过程是研究颗粒运动的基础,颗粒堆积角也是反映颗粒群综合宏观特征的基本物理量,其受到颗粒物理性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颗粒堆积角进行细致探究来增强对颗粒运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颗粒在反应器内的运动是一
三聚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成新型柴油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聚甲醛工程塑料(POM)及系列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原料。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三聚甲醛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建设新的生产设备。三聚甲醛合成实验的汽相馏出物中含有水、甲醛等杂质,且三聚甲醛和水形成了最低共沸物,导致无法使用常规的精馏方法分离精制三聚甲醛。为了降低设备投资和分离能耗,需要开发分离精制
由单个“入侵者”颗粒和背景颗粒组成的体系是一种典型的双分散颗粒体系。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之前的研究大多关注“入侵者”颗粒的平动运动。但是由于颗粒的表面粗糙度和摩擦会导致颗粒的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导致系统整体能量耗散的改变,因此研究颗粒的旋转十分必要。为了对“入侵者”颗粒在床层中的运动进行完整的动力学描述,本文首次将新型的微型传感器嵌入到“入侵者”颗粒中,对垂直振动床中“入侵者”颗
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能源战略通道之一,漠河—大庆段管道穿越了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带,冻土区域常发生土壤热融滑移、融沉、冻胀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热融滑移作用下油气管道的结构可靠性。本文通过理论解析方法推导得到了土壤热融滑移作用下管道的最大轴向应变,考虑管道材料模型为双线性应力—应变模型,管—土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了理想弹塑性模型。由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管道最大轴向应变的计算,并将其用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