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在研究过程中遵循形式与意义、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对现代汉语目的表达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和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首次明确地提出并建立了现代汉语“目的”这一语义句法范畴,从形式上把目的范畴分为三大类,明确指出每类的表现形式,并指出这三类在目的表达的典型性上形成一个连续统的关系。2.对目的范畴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揭示了目的范畴与因果范畴的联系与区别,区分了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与语言表达上的因果关系,哲学意义上的目的与语言表达上的目的等概念。3.首次对表示目的关系的各种标记(包括词语和格式)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并对多组相关标记之间用法的异同进行了研究。本文所探讨的,有的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如“为(了)X起见”格式的语义句法分析,“为(了)X而Y”格式中的“而”隐现的规律,“是为了”与“为的是”的异同,“好”与“以便”的异同,表示目的的“用来”、“用以”、“借以”的研究等等。有的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如“为(了)X而X”格式义的感情色彩研究,表示目的的连词“来”研究,“省得”、“免得”与“以免”的对比研究,“去+VP”与“VP+去”异同研究等等。4.从语篇角度研究了目的范畴,尤其是讨论了目的的层级性问题,归纳了目的层级性的两种表现形式及其语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