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山西省阳泉市岩崖古道沿线的娘子关村、下董寨村、上董寨村、南庄村、辛庄村和乌玉村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人文地理学和规划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结合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实地调查分析,从“文化线路”视野剖析岩崖古道沿线这6个传统村落的历史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发展策略。 研究目的有三个: (1)引入“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理念,把传统村落以往“点”式的保护提升到文化线路“面”的层次,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研究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丰富我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2)从文化线路角度系统地挖掘村落遗产内容,把一些过去被忽视的遗产资源纳入到保护体系中,使村落价值再次提升。 (3)提出村落整体性保护和发展策略,改善村落历史环境,提高村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村落的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研究岩崖古道传统村落的历史演进特征。总结出岩崖古道是一条集军防文化、商贸文化、移民文化等于一体的、多文化交织的复合型线性文化遗产;岩崖古道沿线村落发展因战而生、因贸而兴,多要素耦合交互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路段,因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形成的村落类型亦有不同,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等发展也具有相应的发展特征。 岩崖古道作为线性遗产,具有空间和时间跨度大、功能多样的属性特征,线路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也就要求从区域整体性视角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在充分挖掘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历史演进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文化线路遗产整体性保护发展理论、阳泉市当今城乡空间结构体系以及自身资源禀赋特征,因地制宜的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性开发策略,实现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