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贝类及典型产毒藻中脂溶性贝毒素的分离与检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赤潮灾害频繁暴发,产毒赤潮藻的次级代谢产物脂溶性贝毒素(LSTs)易于在海产贝类体内富集,并且会引起人们中毒。因此,对赤潮藻和海产贝类体内的LSTs进行筛查和检测,并且评估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对保护贝类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海产贝类易于被多种LSTs复合污染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HPLC-MS/MS)分析技术,发展了海产贝类中多种LSTs同步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多种LSTs污染综合评价的海产贝类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新方法,并用于市售海产贝类的食用安全风险评价。此外,以典型腹泻性贝毒(DSP)产毒藻——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和HPLC-MS/MS分析技术,对P.lima中DSP毒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筛查和鉴别。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海产贝类存在多种脂溶性毒素复合污染的现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海产贝类中的常见脂溶性毒素进行同步检测,结合多种毒素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估方法,用于市售海产贝类的食用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8种典型脂溶性毒素加标回收率在63.22%88.77%之间,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14.5%)和灵敏度(检出限为0.52.7 ng/g)良好,能满足海产贝类样品的检测要求。在采集的129个市售海产贝类样品中,41.86%的样品中至少检出了一种脂溶性贝毒素,其中鳍藻毒素-1(DTX1)的含量均值最高,为43.75μg/kg,对海产贝类污染最严重。根据每日人均贝类摄入量(TDI)和各种脂溶性毒素的急性中毒参考剂量(ARfD),通过计算综合风险指数∑ERI进行市售海产贝类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样品中,存在食用安全隐患和高风险的市售海产贝类比率为15.51%,其中扇贝的食用安全风险最大。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海产贝类中脂溶性毒素物质组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价方法,与欧盟的海产品贝毒素限量标准评价方法(单指标法)相比更加严苛,可以使贝类消费者更好地规避中毒风险。2.采用HPLC-TOF/MS和HPLC-MS/MS技术,结合DSP毒素磷酸蛋白酶(PP2A)抑制作用评价分析,对P.lima提取物中的已知和未知DSP毒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筛查和鉴别。结果表明,从P.lima提取物中发现了8种已知的大田软海绵酸(OA)系列DSP毒素;此外,还筛查到了一种没有文献报道的疑似DSP毒素的新化合物及其同分异构体,对于该化合物依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高速逆流色谱纯化技术、半制备HPLC纯化技术进行了纯化和制备;该化合物的PP2A抑制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其IC50值为1.6412μg/L,介于OA和DTX1之间,说明该化合物具有致腹泻毒性。该化合物的质谱鉴别结果显示,其分子量为816.4,分子式为C45H68O13,其结构与DTX1相似,仅比DTX1少了两个H,有可能是DTX1在C27上形成了酮基,或者在C28和C29之间形成了碳碳双键。本研究系统地对P.lima中DSP毒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海洋环境和海产品中DSP毒素检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自上而下的融媒体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平台泛滥、只合不融、为融而融等现象也逐步凸显,成为媒体融合无法走向深入的巨大障碍。本文试图从当前实践中,检视媒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探讨成人室间隔缺损(VSD)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方法:针对6例患者的特点,在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配合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穿
自2 0世纪9 0年代末以来,WhatTheyThink数据分析团队一直在开展对印刷业务的调查,我们发现,一直以来始终存在着一些从未改变的基本业务挑战。例如,'经济条件'始终是
在中考总复习中,常常要进行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综合题演练与评讲,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深理解,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是继《功夫熊猫》之后的又一部文化融合的艺术产物,这不仅是迪士尼与漫威的一次成功的资源整合,也表明了迪士尼对亚洲动画市场的战略
茶产品的包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提高消费者对于茶产品的消费兴趣,提高茶产品包装的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就对当前艺术设计对茶包装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