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Fok1(rs2228570),Bsm1(rs1544410),Taq1(rs731236),Apa1(rs7975232), Cdx2(rs11568820)以及Poly A (rs17878969)是六个被广泛研究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位点,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注Fok1,Bsm1,Taq1,Apa1,Cdx2和Poly-A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但由于人群间疾病的异质性、单个研究样本量的不足、种族、饮食摄入量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上述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为了减少研究间的偏倚、提高统计效力,我们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观察Fok1,Bsm1,Taq1,Apa1,Cdx2和Poly-A的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2研究方法2.1检索策略:利用PubMed/Medline、EMBAS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将1998年至2013年7月31日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语言限制为英语和汉语。检索词为“Vitamin D receptor or VDR”,“polymorphism”和“breast cancer”。2.2纳入标准:1)评估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的Fok1、Bsm1、Taq1、Apa1、Cdx2和Poly-A等6个VDR基因多态性和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3)报告了病例、对照组中各变量的分布频数,或提供了足以计算各变量间比值比的数据;4)病例必须是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5)如果不同的文献采用了重复的人群数据,则纳入最新出版的,或数据量更大的文献;6)若文献报道了对两个不同人群研究的结果,则将每个人群视为一个单独的研究。2.3文献评价:仔细阅读所纳入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质量评价标准对拟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排除低质量论文。2.4数据采集与分析:2名专业人员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利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2.5Meta分析的思路:首先,利用文献中报告的原始数据计算合并粗OR值(95%置信区间);其次,考虑调整因素,把原始文献中有报告调整OR值(95%置信区间)的数据进行提取,计算合并的调整OR(95%置信区间);比较两种合并OR(95%置信区间)的差异,综合得出结论。对存在异质性的数据进行种族、对照来源、基因分型方法的亚组分析,探讨异质性的来源。3研究结果3.1Fok1,Bsm1,Taq1,Apa1,Cdx2和Poly-A位点分别纳入17,19,20,10,4和6项病例对照研究。3.2在合并各位点粗OR值的meta分析中,Fok1,Bsm1,Apa1,Cdx2和Poly-A的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但Taq1的tt基因型则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OR=1.21,95%CI:1.01-1.44)。合并各位点调整OR的meta分析提示,Fok1,Apa1,Cdx2,及Poly-A的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无关,这与合并粗OR的结果是一致的,而Bsm1和Taq1的结果却不一致:对Taq1而言,tt比TT的OR值变为1.03,95%CI:0.92-1.15,tt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不相关;而Bsm1则由于相关文献存在发表偏倚,且研究间异质性较大,不能进行分析而不明确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3.3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对于Fok1、Taq1基因多态性位点而言,基因分型方法的差异可以解释部分异质性的来源;其他位点异质性的来源需要在更大样本量中进行探讨。4研究结论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Fok1,Apa1,Cdx2,和Poly-A的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生不相关,而对于Bsm1和Taq1的基因多态性,我们还不能认为,其与乳腺癌易感性有关系。该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