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DPYD、MTHFR基因多态性分析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DPYD、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为临床预测5-FU不良反应及敏感性提供依据,并且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为临床建立一种快速、经济、准确可靠的检测基因状态的方法。研究方法:取2011年3月至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正常组织(距肿瘤最远切缘端)。所有肿瘤组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脱水,石蜡浸透,包埋后,用手工显微切割技术及试剂盒对蜡块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提取,而所有正常组织经研磨捣碎,匀浆后直接进行DNA提取,然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基因测序等步骤对DPYD基因第13、14外显子、MTHFR基因677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状态检测,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DPYD基因Exon14IVSl4+l位点均为G/G野生型,未检测出可引起5-FU相关毒性的G/A杂合子和A/A纯合子突变型。(2)5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检测出DPYD基因Exon13c.1679位点T/G杂合子一例,其他均为T/T野生型。(3)MTHFR的667位点基因型分布,肿瘤组织中T/T纯合子突变型5例(9.6%),C/T杂合子26例(50%),C/C野生型21例(40.4%),正常对照组织中T/T纯合子突变型11例(21.2%),C/T杂合子26例(50%),C/C野生型15例(28.8%),T/T型在正常组织中分布明显高于肿瘤组织的分布,但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MTHFR的66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但T/T型在>60岁患者中的分布明显高于≤60岁患者,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国人群中DPYD基因Exon14多态性分布主要为G/G型,DPYD基因Exon14IVSl4+l G>A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其分布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2)DPYD基因Exon13c.1679T>G突变在中国人群中非突变热点。(3)MTHFR基因的C677T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T/T型可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4)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在不同年龄段(≤60岁和>60岁)的患者间差异明显(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相关(P>0.05),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蕴含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多种因素。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研究此问题的出
以猕猴桃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膨化猕猴桃脆片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水分含量、切片厚度以及微波时间等因素对膨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膨化率为指标,设计了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恶性肿
电路板(PCB)的焊接工艺是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光焊接具有聚焦斑点小、能量密度大、焊接速度快、对邻近区域影响小、易于控制等许多优点,在PCB板焊
本文从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出发,反思了其实施效果及需注意的事项,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能准
随着我国社会的加速转型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日渐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的是13岁到18岁的流浪未成年人,这里称作流
<正>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
以手表广告做研究深入,分析比较国内外名品牌手表的成功策略与优势为前提,分析依波手表品牌策略的成功之处与产品尚有可发展空间的地方。通过一系列依波手表策划行业的市场调查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快速发展和大量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运行,其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研究光伏发电站的环境影响和污染防治对策,有利于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
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維摩詰經注》寫卷爲北朝寫本,現存九紙,分別爲敦研375、066、247、248、067、249、250、251、252號,長期未能查出注者爲何人,至今尚無錄文發表。同時,該件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