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SPECT/CT鉴别诊断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价值,确定半定量法鉴别诊断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界值,探讨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浓聚程度与骨折时间、骨折节段、患者年龄与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我院35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资料,入选患者骨密度<-2.5,术前5天内同时行MRI和SPECT/CT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后随访,并取得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MRI和SPECT/CT的诊断效能,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者鉴别诊断新鲜和陈旧椎体骨折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对MRI和SPECT/CT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对新鲜及陈旧骨折椎体的SPECT/CT显像浓聚程度进行T/N半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新鲜与陈旧椎体组T/N值浓聚程度的差异。采用SPSS17.0,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绘制Tmax/N、Tmean/N的ROC曲线,通过ROC曲线确定Tmax/N、Tmean/N鉴别诊断新鲜和陈旧性椎体骨折的临界值。对新鲜及陈旧性椎体骨折椎体Tmax/N、Tmean/N值与骨折时间、骨折节段、患者年龄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分析,寻找新鲜及陈旧性椎体骨折T/N值的相关因素。结果:35例患者共涉及新鲜及陈旧骨折椎体98节段,通过临床症状、影像检查、术后随访及疼痛评分,临床最终诊断新鲜骨折椎体(急性和亚急性骨折椎体)51节段,陈旧性骨折椎体47节段。1.以临床最终诊断为标准,SPECT/CT和MRI的灵敏度分别为88.2%和86.3%(c2=0.088,P>0.05),特异度分别为85.1%和89.4%(c2=0.382,P>0.05),准确性分别为86.7%和97.8%(c2=0.046,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5%和89.8%(c2=0.256,P>0.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和85.7%%(c2=0.03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对SPECT/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76,P<0.001,提示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3.对新鲜椎体骨折节段和陈旧椎体骨折节段的Tmax/N值进行两组间独立样本的t检验,t=4.78,P<0.05,提示两组间的Tmax/N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Tmean/N值进行两组间独立样本的t检验,t=3.87,P<0.05,提示两组间的Tmean/N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采用SPSS17.0,绘制Tmax/N、Tmean/N的ROC曲线,得出Tmax/N鉴别诊断新鲜椎体骨折与陈旧性椎体骨折的临界值为2.01,Tmean/N鉴别诊断新鲜椎体骨折与陈旧性椎体骨折的临界值为1.53。5.分别对新鲜骨折椎体节段的Tmax/N值、Tmean/N值与时间、骨折节段、患者年龄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系数分析,得出Tmax/N与骨折时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335,Tmean/N与骨折时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301。6.分别对陈旧性骨折椎体的Tmax/N值、Tmean/N值与时间、骨折节段、患者年龄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系数分析,得出陈旧性骨折椎体的Tmax/N与骨折时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314。陈旧性骨折椎体的Tmean/N与患者年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321。结论:1.SPECT/CT与MRI的诊断结果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SPECT/CT可以作为MRI的补充或替代诊断方法。2.通过ROC曲线确定Tmax/N或Tmean/N的临界值,对鉴别诊断新鲜和陈旧性骨折均有较高的敏感性。3.新鲜骨折椎体的Tmax/N、Tmean/N与骨折时间具有相关性,测定新鲜骨折椎体的T/N值对骨折时间的推测具有一定意义。4.陈旧性骨折椎体的Tmax/N与骨折时间具有相关性,Tmax/N值对陈旧性椎体骨折时间的推测具有一定意义。Tmean/N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鉴别诊断新鲜和陈旧性椎体骨折时应注意患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