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剧增,导致城市周边大量耕地流失。与此同时,农村建房侵占耕地资源,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与生态安全,人地矛盾日趋尖锐。鄂州市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示范区,其土地利用和管理经验具有典型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总结鄂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践经验,构建评价体系和开展实证研究,为提高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供政策建议。该研究对于完善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促进湖北省以及中部地区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城乡协调理论、供给需求理论和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归纳了鄂州市当前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践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整理前后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度的变化程度,探讨了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度与宅基地面积、地均投资额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鄂州市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两种类型。虽然两种类型各有优劣,相对于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资金筹措难题,具有后发优势,更值得推广(2)宅基地整理可以普遍提高农村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宅基地集约利用提高程度与地均投资额成反向关系,与户均投资额成正向关系;整理前的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度越高,提高单位集约度的地均投资强度越大。(3)需要从基层管理、资金保障、指标收益分配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入手给予相关的辅助和配合,以促进农村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由于数据收集困难,本文未以微观主体(自然村)为评价单元;指标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效果和实践指导价值,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