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军动员是中共在根据地保障生存且扩大军事力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亦是稳定根据地中共政权与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中共在根据地内实施了诸多的参军动员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参军动员模式。本文以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太岳革命根据地内实施的参军动员状况为研究主体,探究此间中共参军动员的成效与不足,分析中共在太岳革命根据地群众间的影响程度与控制力度,并从中共不同时期政策措施的演变中,分析中共革命与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简要分析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地位,并就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太岳革命根据地参军动员概况分阶段进行论述。第二章采用微观动态角度,较为深入地观察农民、基层干部、村庄内部各类主体以及舆论等力量在参军动员工作中的具体作用,进而分析中共在乡村动员中的得与失。第三章以军人与军属的社会保障为切入点,纵观中共在各时期、各阶段社会保障政策的更迭、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实施过程中的局限性。第四章分析太岳革命根据地军队扩展途径的多种形式,探讨中共如何在逃亡与归队中寻找平衡点、如何引导伪军幡然醒悟、如何使被俘国民党官兵脱胎换骨,进而推动军队数量和质量的长足发展。综观中共在太岳革命根据地参军动员实践,既是保证军队正常补充的成功,也是中共深入太岳根据地进行乡村治理的有力切入点。这一过程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交织,革命与保守对抗,参军动员工作在新与旧的角逐中渐次展开,进行这一研究,可进一步还原中共军队扩增的实态,审视中共参军动员的利弊得失,探究中共军事制度创建的由来及其形成,略窥中共乡村局部执政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