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素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中药地龙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系统评价/Mata分析,为地龙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研究地龙素制备工艺,确定地龙素质量控制标准,探讨地龙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及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PC12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由2位培训合格的研究员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全面评价现有的中药地龙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证据,探讨中药地龙对缺血性脑卒中动物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疗效、血液流变学、血凝的影响和作用。2、研究地龙素制备工艺;通过酸度计检测酸碱度确定地龙素的纯净度;通过紫外风光光度计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地龙素不同组分;相同方法下制备不同批次的地龙素,并进行药效稳定性试验及小鼠药物安全性试验。3、光化学栓塞法制备小鼠局部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龙素低剂量组(40mg/m L)、地龙素中剂量组(60mg/m L)、地龙素高剂量组(80mg/m L)。依照Bederson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行为学测试中用疲劳转移棒来评价动物运动的协调平衡能力,前肢抓力测试用来测试和评价前肢的抓力;采集心脏血检测各组小鼠的凝血功能;术后7天用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4、光化学栓塞法制备小鼠局部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龙素组。采用HE染色观察实验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地龙素对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VEGF、CD34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技术检测地龙素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5、制备地龙素含药血清,利用Co Cl2建立PC12细胞缺氧模型,用地龙素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龙素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地龙素含药血清中剂量组、地龙素含药血清高剂量组。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缺氧损伤后的OD值计算细胞存活率;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通过乳酸脱氢酶试验检测PC12细胞的损伤程度;通过Western-blot技术检测地龙素对HIF-1α、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1、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全面评价现有的实验证据,结果表明:相比于生理盐水组或蒸馏水组,地龙和(或)含地龙药物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改善(P<0.05);大鼠运动的协调和整合功能、躯体感觉功能、前肢肌力测试等均得到改善;血小板聚集性降低,凝血功能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P<0.01)。2、我们用鲜地龙成功提取了地龙素,确定了制备工艺流程。制备的地龙素进行酸碱度检测,p H值固定在5.5~7.5,显示药物较纯净。经检测地龙素的最大吸收波长集中在200~280nm之间,多次实验发现最稳定的特征吸收峰为220nm、254nm、280nm。高效液相色谱法波长220nm的显示峰值最高,最能反映产品的特征,因此将波长220nm的吸收峰设定为地龙素的特征吸收峰。按照最佳制备工艺流程,得出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参数。药物长期稳定性试验及小鼠药物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本提取物稳定、安全。3、各组小鼠于术后4小时观察其神经系统症状,绝大多数动物评分都达到3分以上,挑选3分以上的动物用于后续实验。疲劳转移棒实验显示三种剂量的地龙素在小鼠脑卒中后7天增加了在疲劳转棒上的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后3天高剂量组在疲劳转移棒上增加的时间最多,在缺血后7天,高剂量组在疲劳转移棒上的时间比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明显增加(P<0.05),但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卒中后7天内前肢抓力测试的结果显示三种剂量的地龙素均可使前肢抓力提高,高剂量组明显好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4、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地龙素给药1周后PT和TT均有所延长。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模型组的PT明显延长(P<0.05)。TT检测显示,高剂量组比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显示高剂量组增高,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模型组,不同剂量地龙素组的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显示,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5、TTC染色结果显示,三种剂量的地龙素均显著降低了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使梗死体积降低了36.29%,中剂量组使梗死体积降低了56.91%,高剂量组使梗死体积降低了68.32%,高剂量组在梗死体积的降低上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P<0.01)。综合行为学和组织学结果,在后期动物实验中地龙素干预选择高剂量组的剂量(80mg/m L)。6、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小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神经元细胞胞膜光滑,胞浆丰富,胞核清晰可见。神经细胞排列整齐,极向规则,横纹清晰,颗粒层细胞与锥体细胞界限分明,细胞间隙无明显水肿。模型组:缺血损伤部位细胞数量较少,细胞肿胀,可见核固皱、核溶解,间质有明显水肿,缺血半影区可见少量毛细血管。地龙素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梗死区细胞分布稀少,且出现空泡变性;与模型组比较,细胞间质水肿不明显,可见神经纤维走行,缺血半影区可见较多毛细血管。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缺血半影区VEGF表达增多(P<0.05),地龙素组脑组织缺血半影区VEGF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龙素组脑组织缺血半影区中VEGF表达水平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缺血半影区CD34表达增多(P<0.05),地龙素组脑组织缺血半影区CD34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龙素组(80 mg/m L)脑组织缺血半影区中CD34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值: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地龙素组微血管密度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地龙素组脑组织缺血半影区中微血管密度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Western印迹法定量分析结果如下:VEGF: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龙素治疗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龙素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PI3K: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龙素治疗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地龙素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AKT: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龙素治疗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龙素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AKT(Ser47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龙素治疗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龙素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m-TOR: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地龙素治疗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地龙素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9、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缺氧24小时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OD值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为57%;地龙素低剂量组(含药血清5%),地龙素中剂量组(含药血清10%)、地龙素高剂量组(含药血清1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80%及81%。结果表明模型组的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龙素低剂量组、地龙素中剂量组、地龙素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龙素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地龙素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Ed U法检测实验各组PC12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如下:模型组细胞增殖率为35.7%,地龙素低剂量组增殖率为42%,地龙素中剂量组增殖率为51%,地龙素高剂量组增殖率为5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增殖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龙素低剂量组增殖率增高(P<0.05)、地龙素中剂量组、地龙素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地龙素对缺氧PC12细胞LDH漏出的影响来判断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DH漏出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龙素高、中、低剂量组LDH的漏出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龙素高、中、低剂量组之间LDH的漏出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用Western印迹法定量分析结果如下:HIF-1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和地龙素组HIF-1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龙素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和地龙素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龙素治疗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评价及Mata分析表明中药地龙治疗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动物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同时地龙能改善血流环境和血凝状态,有利于血栓的溶解。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有必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为开展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以祛痰化瘀、活血通络为治则的地龙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具有改善行为学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减少梗死体积,从而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地龙素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缺血损伤的病理反应,促进缺血半影区VEGF、CD34的表达,有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产生这种效应的机制与地龙素上调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有关,进而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地龙素可以促进缺氧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及增殖能力,降低缺氧对细胞的损伤程度,通过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上调HIF-1α、VEGF表达,从而对缺氧损伤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TS-1分子筛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且环境友好的钛硅催化材料,它的合成及其作为烃类有机物选择氧化催化剂的成功应用,被认为是八十年代沸石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以具有新颖空心构型的新型钛硅分子筛(HTS-1)为催化剂,围绕其催化氧化性能及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多种烯烃为底物(单烯烃、二烯烃、环烯烃等)对HTS-1催化H2O2环氧化烯烃的多样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学位
目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目前,登革热治疗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登革热显示出较大优势。本课题主要研究从清热解毒中药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木犀草素的抗登革病毒作用并试图阐明其抑制作用机制。方法:1.木犀草素抗登革病毒的活性评价及其抑制病毒靶点研究:Cel Titer-Glo试剂盒检测木犀草素对Huh-7(人肝癌细胞系),BHK-21(幼年叙利亚地鼠肾细胞),V
学位
目的:本论文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疗效评估价与机制三个方面逐步深入研究职业性噪声聋(ONIHL)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电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的针刺作用机制。首先研究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在于:(1)明确(ONIHL)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2)明确ONIHL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神经免疫学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发病的机制;(3)探讨ONIHL伴发抑郁症状患者
面对危机重重的生活环境,动物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活着。然而再如何谨小慎微,单独的动物个体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中依然显得势单力薄和不堪一击。由于动物个体绝对力量的增长太过缓慢,因此,动物进化出了群居生活来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自然界。群居生活,收益与付出并存,例如群居能够让群内个体降低寻找食物的消耗、增加对天敌来袭的预警、降低群内个体被天敌捕食的风险等;然而为了获取这些收益,群中的个体需要牺牲部分意愿和动机
社会等级是动物资源分配机制的调节因子,而等级认知能力是群体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体现,两者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利益分配的智能优化,增强群体的社会组织性,因而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个体获利性行为策略与认知机制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但迄今为止,秦岭川金丝猴社会等级的调节作用与等级受益机制,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等级地位与资源获取等基础认知的均不清楚。因此,为了揭示秦岭金丝猴的等级受益机制和摸清它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