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艾灸和沉香灸两种不同灸材治疗颈椎病颈痛有效性对比,为使用不同灸材治疗颈椎病颈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病房住院以及招募的以颈痛为主诉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共70例。按照1:1的比例借助PEMS3.1软件包随机分号设立艾灸组和沉香灸组各35例。选穴均采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治疗颈椎病颈痛常用穴位:百劳(双侧)、大椎、肩中俞(双侧)。沉香灸操作:把沉香磨成粉以后加糊精粉和水,捏成圆锥柱状,然后将其晒干,炷底直径0.5cm,炷高0.5cm;在施灸穴位上涂抹少量万花油,使之粘附,然后将小沉香柱放置在灸穴上,用线香点燃,任其自燃,至沉香柱燃烧接近皮肤,病人有温热感或轻微灼痛感时,即用镊子将未燃尽的沉香移去,再施第2壮,共灸5壮。艾灸操作:用模具将艾绒做成锥形小艾柱,炷底直径0.5cm,炷高0.5cm。施灸方法同沉香灸操作。疗程:10次为一个疗程,要求每周治疗2-3次,两次之间时间间隔24小时以上,四周内完成10次治疗。分别在治疗前、第五次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和疗程结束后一月四个不同的观察时点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来观察同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组间同一观察时点的差异,并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采用统一软件SPSS17.0软件颈性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1、艾灸组和沉香灸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基线情况比较,包括年龄、性别、既往治疗史、文化程度、病程、诊断及中医证候分型和疗效观察指标包括NPQ颈痛量表及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艾灸组和沉香灸组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有效率为93.94%,85.29%;疗程结束后一月随访时有效率分别为100.00%,79.41%。经Ridit分析,两组治疗结束时、疗程结束后一月时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和沉香灸治疗颈椎病颈痛总有效率相当。3、艾灸组和沉香灸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NPQ评分和McGill评分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在第五次治疗时两组患者NPQ评分和McGi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一月随访时两组患者NPQ评分和McGi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艾灸与沉香灸均能明显改善颈椎病颈痛患者症状。4、艾灸组和沉香灸组在第五次治疗时、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一月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和沉香灸在治疗颈椎病颈痛方面疗效相当。结论1、艾灸和沉香灸两种不同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显著疗效;2、两组患者之间相比较,艾灸与沉香灸对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相当,有效率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