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nv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基本投入要素是一切经济生产活动的载体,其自然供给量不能增加。在继续向前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地方政府在各种利益驱动下,将原本就稀缺的耕地不断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耕地非农化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耕地非农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耕地资源的变化。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耕地是永远不可替代的,它关系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甚至社会稳定。那么在不断紧缺的耕地资源背后如何高效利用耕地以提高其生产效率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挖掘和不断研究的关键问题。故本文将耕地非农化和农业生产效率两者联系起来,研究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2000-2008年的年鉴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首先从投入角度理论分析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然后运用DEA方法,通过选取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指标来构建农业生产效率测算模型,并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再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计量模型来深入分析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深化了相关研究,也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论文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对文章中所涉及的概念和一些理论进行介绍,包括资源配置理论、地方政府和农户行为理论和生产效率理论,并构建全文分析框架,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农业生产的投入决策着手分析农业生产投入决策机理,再重点分析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第三部分是各省份每年的农业生产效率测算,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各省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但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且农业生产效率较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或者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好的省份;还有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效率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呈现出多种变化状态。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通过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详细分析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包括滞后效应,以及面板协整分析耕地非农化对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006年以后趋于平稳。耕地面积减少的四种类型中建设占用(耕地非农化)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06年以后出现陡增。在这几年中,耕地非农化趋势在全国内呈“N”型状态。因为耕地非农化是一种政府行为,故这些变化很可能跟前后出台的关于耕地保护政策的一系列文件相关。(2)从全国范围看,新增耕地非农化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系数显示耕地非农化数值每增加1%,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约0.02个DEA效率值。滞后模型显示耕地非农化滞后几期的数据中均对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它对农业生产效率存在着滞后效应。但回归系数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值越来越小甚至出现负数。且分东中西部来看,区域间这种影响存在着差异。(3)全国范围内,耕地非农化与农业产值和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耕地非农化不利于农业产值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公共物品理论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经济观点,能够判别物品之间的影响关系,引入公共物品理论发现事件背后的潜在问题,针对上述背景,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中引入公共物品理论,农
联合国世界计量经济联接模型系统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模型简介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的
秭归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脐橙之乡”,秭归脐橙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秭归脐橙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全国广泛销售,深受北方市场消费者喜爱。打开了国内外市场,赢得
以徐力杀母事件作为引子,通过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塑造,对徐力杀母事件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行为塑造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与不足。利用逻辑分析法对徐力杀母事件进行分析,并将行
昆德拉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概括为:首先,认识文学的"美学价值",应该从"大环境"(艺术史)入手,因此,"世界文学"的思想非常重要;其次,民族有大有小,各民族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机会
结合珠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河流水系特征和防洪工程体系现状,对《珠江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阐明了洪水调度目标与原则,详细介绍了堤防水闸、骨干水库、蓄滞洪区等
民间组织设立制度,是指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民间组织设立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律制度,也可称之为民间组织许可登记制度。民间组织设立制度在规范民间组织设立和政府监管,维护
从破产制度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来看,早期的破产法只适用于个人的。自然人破产是破产制度的本源,法人破产不过是自然人破产的扩大和延伸。而我国现行破产法适用范围显然有局限性
将"流动式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中,通过对比发现,进行"流动式分层"教学的学生在技能水平和认知态度方面都优于进行"传统教学"的学生。
分权是大国必然采取的治理模式,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持续的激励,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地方政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