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乡土历史教学成为三级课程中的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强调“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因此,注重对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效应用,越来越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历史是伟大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良传统的缩影,是祖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历史资源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能够让学生更亲切的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缩短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对于教师而言,将乡土历史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历史课程的改革。涪陵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乡土历史资源丰富,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是涪陵区的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比较少,因此,对涪陵区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重点叙述了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乡土史研究现状和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为主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讲述了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从乡土历史资源运用的理论依据、在历史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对老师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第三部分是对涪陵区乡土资源的概况介绍,包括了涪陵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乡土历史资源分类,并整理出了可用历史教学中的乡土历史资源。第四部分是对涪陵区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的具体分析。主要通过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找出涪陵区乡土历史资源的有效运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五部分则是从解决问题的策略入手,提出了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既要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史资源,又要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论文的第六部分是基于涪陵区乡土历史资源运用的实际情况,对于其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实施中的提出的几点建议,既要处理好两大关系,即统编教材内容与乡土历史资源的关系、课堂常规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关系,又要充分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详细阐述,同时还应取得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第七部分则是本文的结论,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